贈江清卿

吾友林少穎,讀書不計屋。 抄書手生繭,照書眼如燭。 往時羣玉府,上直對床宿。 夜半聞吾伊,我睡已再熟。 此君抱高節,雪柏映霜竹。 造物乃兒戲,卧病在空谷。 尚能作手書,寄我成一束。 我懶更愧渠,終歲不報復。 今來見江子,少穎儼在目。 不必不如師,惟子肖甚速。 持身嚴法律,自愛比冰玉。 學官冷徹骨,三月食無肉。 危坐談仁義,口吻若布穀。 時能從我游,騎馬踏溪淥。 定自我輩人,胸次不碌碌。 惟皇開洪業,大厦非一木。 豈有梁棟姿,而令久淹辱。 願子益寵珍,即日馬首北。 我懷山林去,掃迹混樵牧。 躬耕得薄少,持用供水菽。 稍遠聲利場,真勝萬鍾祿。 但恨與子別,醉語成諄複。 因書寄少穎,以寫我心曲。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不計屋:形容讀書很多,不計其數。:計算 ;:這裏不是實指房屋,取數量多之意,可理解爲很多書堆積如屋般多 。
  • 羣玉府:傳說中天帝藏書的地方,這裏借指朝廷的藏書館。
  • 上直:同「直上」,即當值,值班。
  • 吾伊:讀書聲。
  • 雪柏映霜竹:以雪後的柏樹和經霜的竹子相互輝映,形容高潔的品格。:映襯 。
  • 造物:老天爺。
  • :他。
  • :像。這裏指江清卿像林少穎。
  • 持身:立身;修身。
  • 危坐:端正地坐着。
  • 淥(lù):清澈的水。
  • 胸次:胸懷;心裏。
  • 碌碌:平庸,無作爲。
  • 淹辱:埋沒屈辱。
  • 寵珍:保重珍惜。
  • 馬首北:指向北進發。馬首:馬頭,這裏表示方向 。
  • 供水菽:指奉養父母。水菽:豆和水,指生活簡樸,這裏借指能提供奉養父母的微薄物資 。
  • 諄復:反覆懇切地囑咐。
  • 心曲:內心深處的情感。

翻譯

我的好友林少穎啊,讀書多得不計其數。 抄書抄得手上都生出了繭子,看書時雙眼如蠟燭般明亮專注。 從前在那朝廷藏書館值班,我倆對牀而宿。 半夜我聽到他的讀書聲,那時我早已沉沉睡熟。 這位友人懷有高尚的氣節,如雪中柏樹與霜中翠竹相互映襯般高潔。 可老天爺就像在兒戲,讓他臥病在那幽深的山谷。 即便如此他還能親手寫信,寄給我的信匯集成一束。 我懶散得很,更覺得有愧於他,一整年都沒有回信。 如今見到江清卿,林少穎的模樣彷彿就在眼前。 不必以比不上老師爲遺憾,江清卿你像少穎的速度着實很快。 你修身遵循嚴格的準則,自愛如同冰清玉潔的品質。 擔任學官實在清苦,三個月都吃不上肉。 卻能端正地坐着高談仁義,說話的口吻就像布穀鳥鳴般懇切。 有時能與我一起出遊,騎着馬踏過那清澈的溪流。 你定是我們這一類人,胸懷絕不平庸無爲。 當今皇上開創宏大基業,建成大廈絕非僅靠一根木材。 你擁有棟樑之才,怎麼能讓你長久地被埋沒羞辱。 希望你更加保重珍惜自己,儘早向北方進發有所作爲。 而我向往山林生活,打算歸隱去和樵夫牧童混在一起。 親自耕種收穫微薄,用以奉養父母。 稍稍遠離那名利場,簡直勝過萬鍾俸祿。 只是遺憾要與你分別,醉意中的話語反覆叮囑。 於是寫下這封信寄給少穎,以此來傾訴我內心深處的情感 。

賞析

這首詩是張孝祥通過對友人林少穎的回憶、對江清卿的讚許以及自身志向的表達,展現了他複雜的情感。通過描述林少穎勤奮讀書、高潔品行,展現出對好友的欽佩與懷念。又借江清卿與林少穎的相像,讚美江清卿的品德和學問。詩中細緻刻畫了江清卿在困境中堅守仁義的形象,也暗示朝廷應重視人才。同時,詩人將自己嚮往山林、淡泊名利的追求與之對照,表明了自己的人生志趣。詩的語言質樸真摯,通過對不同人物形象及自我情感的書寫,展現了友情、對人才命運的思考以及個人的價值取向,從側面反映出當時的社會風氣與文人的精神世界。

張孝祥

張孝祥

南宋著名詞人、書法家,字安國,別號於湖居士,漢族,歷陽烏江(今安徽和縣烏江鎮)人 ,生於明州鄞縣(今浙江寧波),少年時闔家遷居蕪湖(今安徽省蕪湖市)。唐代詩人張籍之七世孫;父張祁,任直祕閣、淮南轉運判官。紹興二十四年(公元1154年),張孝祥廷試,高宗(趙構)親擢爲進士第一,授承事郎,簽書鎮東軍節度判官。由於上書爲岳飛辯冤,爲權相秦檜所忌,誣陷其父張祁有反謀,幷將其父下獄。次年,秦檜死,授祕書省正字。歷任祕書郎,著作郎,集英殿修撰,中書舍人等職。宋孝宗時,任中書舍人直學士院。隆興元年(公元1163年),張浚出兵北伐,被任爲建康留守。又爲荆南湖北路安撫使,此外還出任過撫州,平江,靜江,潭州等地的地方長官,頗有政績。乾道五年(公元1169年),以顯謨閣直學士致仕。乾道六年(公元1170年)於蕪湖病死,葬南京江浦老山,年僅三十八歲。張孝祥善詩文,尤工詞,才思足敏,詞風清俊爽朗,佳處直逼東坡。史稱其「嘗慕東坡,每作爲詩文,必問門人曰:『比東坡如何?』」《念奴嬌·過洞庭》見其本領。今存《於湖集》四十卷、《於湖詞》一卷。《全宋詞》輯錄其詞二百二十三闋。 ► 63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