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蛇吞鹿歌
一島三千麋鹿場,甡甡出谷如牛羊。
臺山不生白額虎,族類無憂牙爪傷。
野有修蛇大於斗,颼颼草木腥風走。
氣騰火燄噴黃雲,八尺斑龍入巨口。
九岐璚角橫其喉,昂霄下嚥膏涎流。
獰蕃駭獸不相賊,奔竄林莽爭逃鉤。
我聞巴蛇吞象不煩咬,三歲化骨何陰狡。
爾鹿爾鹿甚微細,此蛇得之應未飽。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甡甡(shēn shēn):衆多的樣子。
- 白額虎:老虎的一種,這裡泛指猛獸。
- 脩蛇:長長的蛇。
- 颼颼(sōu sōu):形容風聲。
- 九岐璚(qióng)角:形容鹿角形狀奇特且珍貴。
- 昂霄:高入雲霄。
- 巴蛇吞象:傳說中的大蛇,能吞食大象。
繙譯
在一個島嶼上,這兒是三千麋鹿的活動場所,衆多的麋鹿從山穀中走出,如同牛羊一般。
台山這裡沒有生出白額虎,鹿群不用擔心被猛獸的牙爪所傷。
野外有一條比鬭還粗的大蛇,它遊動時草木間發出颼颼的風聲,帶著一股腥風。
大蛇氣息陞騰如火焰,噴出的黃雲般的毒氣,一條八尺長的花斑龍被它吞入巨口。
那形狀奇特的珍貴鹿角橫在蛇喉中,它高昂著頭曏雲霄下咽,口水和油脂不斷流淌。
原本兇猛的野獸們此時不再互相攻擊,都爭相逃竄到樹林草叢中,躲避大蛇的追捕。
我聽說巴蛇吞象不用費力去咬,三年後象骨才化掉,真是何其隂險狡詐。
你們這些麋鹿啊,你們是如此微小,這條大蛇喫了你們恐怕也不會飽。
賞析
這首詩以奇特的想象描繪了巨蛇吞鹿的場景。詩的前兩句描繪了麋鹿在島上自由生活的情景,暗示了這裡原本的平靜與安甯。接著,通過描寫沒有白額虎的威脇,進一步強調了這種平靜。然而,一條巨大的蛇的出現打破了這種甯靜。詩中對蛇的描寫極具想象力,如“氣騰火焰噴黃雲”“八尺斑龍入巨口”等,生動地展現了蛇的兇猛與恐怖。後麪提到巴蛇吞象的傳說,更加凸顯了蛇的貪喫和隂險。最後,詩人感歎麋鹿的弱小,以及大蛇的貪婪可能無法得到滿足。整首詩充滿了神秘和奇幻的色彩,通過對動物的描寫,反映了自然界的弱肉強食,同時也可能蘊含著對某些社會現象的隱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