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

人爲倮蟲長,天意令冬蟄。 食穀智而夭,眞人學呼吸。 聖賢參化育,衣毛復餐粒。 哀彼蚩蚩氓,中年耄將及。 我聞上古時,男娶待五十。 後來習攻戰,滋生以爲急。 伐性牀第閒,煎燔自供給。 積傷在方寸,何況百憂集。 吾衰孔驚嗟,絲染墨悲泣。 上壽焉可期,榮名亦空立。 齪齪腐鼠餘,靑紫莫爭拾。 聖人治性情,中和以爲寶。 禼教先人倫,箕疇法天道。 諸子偏不中,一得自矜矯。 柰何索虚無,解經雜莊老。 浮屠出東漢,妖夢孰稽考。 六朝曁唐人,濫觴飾浮藻。 循環報恩怨,惑衆使祈禱。 豈知眞天人,高識空入表。 責已怨自稀,無求物寧擾。 不讀非聖書,肎羨侏儒飽。 遐稽有虞代,畫衣當刑條。 終身異章服,有類撻市朝。 民固不畏死,法峻俗益澆。 荀卿疑象刑,性惡識不超。 麟遊讓生草,鳳去驚胎夭。 察物知天仁,則之自唐堯。 仲由雞冠客,蒲鞭且停操。 後有李日知,永屏朴與敲。 彼哉酷吏徒,妄擬執法蕭。 宿囚肆非刑,誣服由遮要。 收帑始亡秦,五虐起有苗。 爾後不足惜,壞此玉燭調。
拼音
孫星衍

孫星衍

清江蘇陽湖人,字伯淵,又字淵如,號季逑。乾隆五十二年一甲第二名進士,授編修,以罵和珅,不留館,改刑部主事,官至山東督糧道。少工詞章,與同鄉洪亮吉、黃仲則等齊名。後深究經史文字音訓之學,旁及諸子百家,必通其義。曾輯刊《平津館叢書》、《岱南閣叢書》,另有《尚書今古文註疏》、《芳茂山人集》等。 ► 64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