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釋
史蘧庵:指史可程,字赤豹,號蘧庵,河南祥符人,明末忠臣史可法同祖弟。1643年(崇禎十六年)進士,改庶吉士,曾降闖、降清,爲貳臣。清兵定江南後,可程未出仕,長期寓居南京、宜興,陳維崧與之交接甚密,集中唱和作品頗多。康熙中葉乃卒。吳閶:即蘇州。蘇州爲春秋時吳國都會,有閶門,故稱。
柳花天:即暮春,楊柳飛花時節。
雪:指柳絮。晉時才女謝道韞詠雪,有“未若柳絮因風起”之句,此處是反用。
葵肌:指葵花。
欹(qī):傾斜。
吾徒:我輩,我們。
索索:風聲。
序
此詞是清代陽羨詞派領袖陳維崧的作品。迦陵小令詞多奇作,這首詞尤其是奇中之奇。迦陵此詞,可與前賢競妙。
賞析
迦陵小令詞多奇作,這首詞尤其是奇中之奇。詞開篇異常平淡,從分手時暮春的柳絮說到秋日裏葵花盛開,都是閒閒而道。上片四句,其實只說了自春徂秋,韶華流逝這樣一層意思。在以精悍見長的迦陵小令中,看似很浪費筆墨了。
可是氣勢已經蓄足,下片話音一轉,即由時間的流動寫到時事的變遷。很多人事都不同已往,只有作者還在固守着一種落寞、一種失意。這是很難堪、很悲涼的,這是第二層意思。情緒依然平淡,但已漸漸顯出崢嶸頭角,爲末二句的奇幻之筆作鋪墊。先生招飲,兩個落魄之人能談些甚麼,那就說說英雄失路之事罷。但就在此時,涼飆驟發,索索有聲,此二句不僅自身造境奇幻,同時也令小詞通體振起,由極平淡化爲極奇崛,情貌煥然一新。前人說:“陡然一驚,正是詞中妙境”(劉體仁《七頌堂詞繹》。
其實此種章法,前人頗有之。李白《越中覽古》之“越女如花滿宮殿,只今惟有鷓鴣飛”,將極繁華化爲極荒涼;辛棄疾《破陣子》之“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髮生”,將極豪邁化爲極蕭瑟,都是經典性的例子。迦陵此詞,可與前賢競妙。

陳維崧
陳維崧(1625~1682年),字其年,號迦陵,江蘇宜興人。明末清初詞壇第一人,陽羨詞派領袖。明末四公子之一陳貞慧之子。明熹宗天啓五年(1625年),陳維崧出世,幼時便有文名。十七歲應童子試,被陽羨令何明瑞拔童子試第一。與吳兆騫、彭師度同被吳偉業譽爲“江左三鳳”。與吳綺、章藻功稱“駢體三家”。明亡後,科舉不第。弟弟陳宗石入贅於商丘侯方域家,陳維崧亦寓居商丘,與弟同居。順治十五年(1658年)十一月,陳維崧訪冒襄,在水繪庵中的深翠房讀書,冒襄派徐紫雲(雲郎)伴讀。康熙元年(1662年),陳維崧至揚州與王士禎、張養重等修禊紅橋。康熙十八年(1679年),舉博學鴻詞科,授官翰林院檢討。卒於清聖祖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享年五十八歲。
► 1702篇诗文
陳維崧的其他作品
- 《 秋懷 》 —— [ 清 ] 陳維崧
- 《 虞美人 其一 端午閨詞四首 》 —— [ 清 ] 陳維崧
- 《 正月二十日,從吳天石處讀緯雲弟京邸春詞,因和其韻,聲情拉雜,百感風生,一夕遂得十首,不自知其所云也 》 —— [ 清 ] 陳維崧
- 《 多麗 · 冰 》 —— [ 清 ] 陳維崧
- 《 滿江紅 · 歲暮渡江,用宋荔裳觀察、曹顧庵太史、王西樵考功倡和原韻 》 —— [ 清 ] 陳維崧
- 《 水調歌頭 送原白北上 》 —— [ 清 ] 陳維崧
- 《 开河 》 —— [ 清 ] 陳維崧
- 《 朝中措 其四 客中雜憶十首 》 —— [ 清 ] 陳維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