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使臺後圃八首 其一 諦觀室

優入聖賢域,湛然觀道真。 一身渾是德,終日不違仁。 深靜啼林鳥,虚明見隙塵。 篆畦凝碧縷,紅燼白灰新。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優入:悠閒從容地進入。
  • 湛然zhàn rán, 清澈、安然的樣子。
  • 觀道真:領悟到道的真諦。
  • :全,都。
  • 不違仁:不違背仁德。
  • 虛明:空明、通明。
  • 篆畦:比喻盤曲的田壠。篆,zhuàn ,原指篆書這種字體,這裏形狀如同篆書線條。
  • 凝碧縷:凝聚成碧綠的線條,形容田壠的樣子。
  • 紅燼:燃燒後的紅色的灰燼。

翻譯

悠然地進入聖賢的境界,以安然清澈的心境洞察道的真諦。 整個自身都滿是道德的光輝,一整天都不會違背仁愛之心 。 身處靜謐幽深之處,能聽到林間鳥兒啼叫;在空明的環境裏,可看到縫隙間的塵埃。 那彎曲的田壠像凝聚的碧綠絲線,燃盡後的炭火,紅色灰燼中又生出潔白的新灰。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在「諦觀室」中的領悟與感受。開篇直接點明進入聖賢之域並深入觀道,展現出詩人對道德和精神追求的目標。「一身渾是德,終日不違仁」進一步強調自身道德修養的狀態與堅守仁德操守。中間兩聯則借景抒情,通過「深靜啼林鳥」「虛明見隙塵」這樣動靜結合的描寫,勾勒出靜謐清幽的環境,襯托出內心的寧靜澄明。尾聯對「篆畦凝碧縷,紅燼白灰新」細緻入微的景物描寫,進一步營造出一種清幽、靜謐且蘊含變化的氛圍,暗示着靜中亦有靈動,平淡裏暗藏生機,映射出詩人在這寧靜之地對自然和生命的體悟,展現了一種超凡脫俗、閒適安然的心境和對道德修養達到至善境界的追求 。

周志蕙

淸浙江錢塘人,字解蘇。諸生陳仲衡室。 ► 180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