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時偈

吾活計,無可觀。 但日日,長一般。 夜半子,困如死。 被虱咬,動脚指。 雞鳴丑,粥魚吼。 忙繋裙,尋韈紐。 平旦寅,忽欠伸。 兩眉稜,重千斤。 日出卯,自攪炒。 眼誦經,口相拗。 食時辰,齒生津。 輸肚皮,虧口唇。 禺中巳,眼前事。 看見親,說不似。 日南午,衣自補。 忽穿針,全體露。 日昳未,方破睡。 洗開面,摸着鼻。 晡時申,最天真。 順便喜,逆便瞋。 日入酉,壁掛口。 鏡中空,日中斗。 黄昏戍,作用密。 眼開闔,烏崒律。 人定亥,說便會。 法身眠,無被蓋。 坐成叢,行作隊。 活鱍鱍,無障礙。 若動着,赤肉艾。 本無一事可營爲,大家相聚喫莖菜。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偈(jì):佛經中的唱詞,這裏是一種類似偈語形式的作品。
  • 活計:生計,生活情況。
  • 粥魚:寺廟中召集僧衆用粥飯時敲擊的響器,這裏代指敲響粥魚的聲音。
  • 禺中:將近中午的時候。
  • 日昳(dié):太陽偏西的時候。
  • 晡(bū)時:黃昏時分。
  • 烏崒(zú)律:這裏形容眼睛開合快速,烏指眼睛,崒律是形容快速動作的狀態詞。
  • 活鱍鱍(bō):鮮活靈動的樣子。
  • 赤肉艾:不太明確具體含義,推測可能指觸犯到某些關鍵的、敏感的地方,就好像碰到了沒有遮掩的赤誠之肉一樣 ,可能帶來不好的後果(此爲結合語境推測,該詞較爲生僻、獨特) 。

翻譯

我的生活呀,沒什麼值得特別觀賞之處。不過是一天天,都差不多的模樣。 夜半子時的時候,困得像死去一般。被蝨子咬了,只能動動腳趾。 雞鳴丑時,粥魚的聲音響起。急忙繫上裙子,找尋襪紐。 平旦寅時,忽然打個哈欠伸伸懶腰。感覺兩條眉毛像是有千斤重那般沉。 日出卯時,自己攪炒(東西)。眼睛看着經書誦讀,嘴裏卻像是在爭論拗口的話。 食時辰時,牙齒生津。食物進到肚子裏,嘴巴也算沒白白張開。 禺中巳時,眼前盡是當下之事。看見了親近之人,卻覺得言語難以形容真切。 日南午,自己縫補衣服。忽然穿針的時候,全身的狀況彷彿都暴露無遺。 日昳未時,剛剛睡醒。洗把臉,摸到自己的鼻子。 晡時申時,最爲天真自然。事情順利就歡喜,事情不如意就生氣。 日入酉時,嘴巴像掛在牆上不再言語。對着鏡子看到的自己空空如也,就如同在白日中爭鬥喧囂後只剩下空虛。 黃昏戍時,行爲舉止都隱密起來。眼睛睜開閉合之間,快速又難以覺察。 人定亥時,一說就能夠領悟。法身(本我)入眠,沒有被子遮蓋。 大家坐着就形成一堆,行走就排成一隊,鮮活靈動沒有阻礙。要是觸動了某些關鍵地方,不知會怎樣。其實本來沒有什麼事情需要刻意去經營作爲,大家聚在一起吃些莖菜就好。

賞析

這首詩以十二時辰爲線索,生動且細緻地描繪了寺廟日常的修行生活以及僧衆們簡單純粹的狀態。語言通俗易懂、生動詼諧,用簡單直白的文字刻畫了生活中的平凡瑣事,如半夜被蝨咬、日常起居洗漱、誦經吃飯等細節場景,讓人覺得親切又有趣。從這些平常的描述之中,傳遞出一種安於普通生活、順其自然、不刻意追求的心態。「坐成叢,行作隊。活鱍鱍,無障礙」描繪出僧衆羣體的日常狀態,和諧且自然。末尾「本無一事可營爲,大家相聚吃莖菜」則點明主題,表達出一種淡泊無求、簡單生活的禪意。整首詩打破了常人對佛法高深莫測的刻板印象,從平凡生活中展現出佛法自然恬淡的領悟,別有一番獨到的韻味 。

周志蕙

淸浙江錢塘人,字解蘇。諸生陳仲衡室。 ► 180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