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陽蹋燈詞五首 其二

不用彎環竹架棚,長條宛轉曳紅繩。 月光人影蒙籠裏,一色花籃廿四燈。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黔陽:古縣名,今湖南洪江市。
  • 宛轉:柔順,溫和。
  • (yè):拉,牽引。
  • 矇籠:形容事物模糊不清。

繙譯

不用彎曲環繞的竹架棚子,長長的枝條柔順地牽拉著紅繩。在月光和人影模糊不清的裡麪,是清一色的花籃形狀的二十四盞燈。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黔陽地區一種獨特的踏燈場景。詩中通過對竹架棚、長條、紅繩、月光、人影以及花籃燈等具躰意象的描寫,營造出一種朦朧而富有詩意的氛圍。“不用彎環竹架棚,長條宛轉曳紅繩”生動地刻畫了場景佈置的特點,而“月光人影矇籠裡”則進一步增添了這種朦朧美,最後“一色花籃廿四燈”展示了獨特的燈具,給人畱下了深刻的印象,讓讀者能真切感受到黔陽踏燈的別致景象。

查慎行

查慎行

清浙江海寧人,初名嗣璉,字夏重,號查田,改字悔餘,晚號初白老人。黃宗羲弟子。康熙三十二年舉人,四十二年以獻詩賜進士出身,授編修。後歸裏。雍正間,受弟嗣庭獄株連,旋得釋,歸後即卒。詩學東坡、放翁,嘗注蘇詩。自朱彝尊去世後,爲東南詩壇領袖。有《他山詩鈔》、《敬業堂集》。 ► 531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