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杪忽聞內兄偉山廣文訃音,不覺五中如裂,淚沾襟袂。感今憶昔,以歌當哭(甲寅)

蒼天曷有極,悠悠恨莫平。 年殘家計窘,又當痛內兄。 內兄在榕省,廣文官獨冷。 半世歷窮途,壯年當逆境。 孀婦賴以全,德門賴以整。 弱弟躬提攜,慈親勤定省。 苦志長下帷,鄉薦幸早領。 藉此開親顏,飽煖猶難永。 我誼忝葭莩,與粟常五秉。 得此為西江,一飽無奢請。 羨君真血性,孝友復溫醇。 喜怒不形色,毀謗不沾唇。 能文驚筆陣,飲酒見天真。 因飲生議議,可嘆少完人。 荷鍤方劉伶,投轄類陳遵。 三百六十日,狼籍汙車茵。 小飲能養性,大飲定傷身。 嗜痂已成癖,戒語徒書紳。 粉白與黛綠,妍媸無別甄。 每值如泥時,醉眼睨橫陳。 旦旦雙斧伐,枯樹難復春。 相別始六載,遠隔滄海濱。 我家被災後,二年絕指菌。 欲援無餘力,惆悵乃傷神。 近來多筆札,覺非君所親。 識為三弟書,句句是吟呻。 中皆訣別言,辭簡意切要。 家貧事事難,兒稚弟猶少。 與我隔重洋,兩心諒相照。 都此悽愴辭,不覺涕傾掉。 緬憶弱冠時,隨侍居京師。 我亦從負笈,東床坦腹嬉。 我少也落拓,邊幅不修治。 每至顛沛際,輒賴君扶持。 比予歸海上,迢迢送不辭。 解裝未閱月,一病幾垂危。 幸得逢盧、扁,半載始展眉。 回京拜膝下,相見喜復悲。 椿萱能承順,侍奉無差池。 前年琴斷絃,是歲失填篪。 嚴君忽棄養,闔家困莫支。 況復家萬里,廿口無歸期。 尚幸賢喬梓,美譽久颷馳。 宗有名公在,倡義首捐貲。 集腋充囊橐,輿櫬始有資。 死生關情處,盡入人心脾。 阮籍悲窮途,楊朱哭路歧。 況君恂恂者,賴公免流離。 奉母及幼弱,跋涉相追隨。 教弟更成立,學行無瑕疵。 咸謂可安享,食報固其宜。 豈意天難測,理者不可推。 老母遽終堂,弟媳喪在茲。 苜蓿一散員,俸薄官似橘。 加之數年來,蔦蘿共蕭瑟。 自贍猶未能,何暇相周恤。 稚小口嗷嗷,待哺紛繞膝。 窀穸並婚姻,更僕數難悉。 苦況百端凌,沉痾一朝劇。 伏枕囑遺言,字下血隨筆。 其言猶哀慘,泣讀不忍畢。 嗟予自斷絃,伉儷虛正室。 嘒彼雖小星,聊足侍中櫛。 知予故劍懷,終始情如一。 但願常聚首,暢敘共披襟。 不圖溘然逝,魂夢何處尋。 絮酒及烹雞,遙奠窆莫臨。 思君命坎壈,嗟我步崎嶔。 我興琴自鼓,君樂酒頻斟。 我有阮瞻癖,君同潘岳心。 恰好亦郎舅,總角結誠忱。 望君我本奢,平地冀高岑。 詎知壯志日,作此斷腸吟。 君已辭杯酒,我亦嬾鼓琴。 問我何不鼓,從此少知音。
拼音

所属合集

#十二月

林占梅

林占梅,構築潛園,雅集詩騷。文酒之盛,冠於北臺。著有《潛園唱和集》二卷、《潛園琴餘草》八卷,其中《潛園唱和集》已佚。林占梅《潛園琴餘草》約有詩一千九百餘首,寫作年代自道光二十七年(1847)迄同治六年(1867)。多詠骨肉親友、園居、遊歷、時事、興懷之作。五言古、近體,善摹難狀之景,達難顯之情。作品風格多樣,平易曉暢法白居易,感時憂國似陸放翁,傷感興懷如吳梅村。臺澎道徐宗幹評其詩「和靜清遠、古澹恬逸」、「詩味多琴味」。茲據臺灣分館藏《潛園琴餘草》爲底本,並參照下列對校本編校:李清河藏《潛園琴餘草》(以下簡稱李本)、李清河藏《潛園詩抄》(以下簡稱李抄本)、連雅堂《臺灣詩薈》(以下簡稱薈本)、臺灣文獻叢刊《潛園琴餘草簡編》(以下簡稱臺銀本)、《新竹文獻會通訊》(以下簡稱文獻本)、陳培桂《淡水廳志》、林維丞《滄海拾遺》、蔡振豐《苑裏志》、鄭鵬雲《師友風義錄》、連橫《臺灣詩乘》、王鬆《臺陽詩話續編》、林欽賜《瀛洲詩集》、賴子清《臺灣詩醇》、曾笑雲《東寧擊鉢吟後集》、彭國棟《廣臺灣詩乘》、蛻萒老人《大屯山房譚薈》。 ► 61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