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邑尉朱登仕告老歸華亭用玉局老仙寄王慶源韻
君不能黄冠還鄉乞鑑湖,又不能拏舟送米煩胡奴。
白頭真負平生志,妙年毫端敵萬夫。
向來惡少虎負嵎,職當疾走編其鬚。
袴鞾不是老者事,腰間羽箭吾初無。
揮盃勸影古寺底,日有野老争携壺。
頗遭官長勸歸歟,婦能右擯兒左扶。
但令妻病足鹿脯,何憂兒寒止熨襦。
蓴絲作羮塩未下,鱸鱠切玉秋不癯。
華亭自昔託鶴唳,蕙帳後夜聞猿呼。
不羡人間冶容子,團圓十五正當壚。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黃冠:道士的服裝,這裏代指像道士一樣的生活。
- 鑑湖:在浙江紹興,這裏用賀知章向唐玄宗求賜鑑湖之事,借指請求歸隱之地。
- 拿(ná)舟:划船。
- 胡奴:這裏借指僕人。
- 負嵎(yú):「負隅頑抗」中「負隅」,指憑藉險要地勢抵抗 。
- 編其須:意思是懲治惡少。
- 右擯:在右邊引導。
- 鹿脯(fǔ):鹿肉乾。
- 熨(yùn)襦(rú):燙好的短衣。
- 鱸鱠(kuài):鱸魚切成的魚片。
- 癯(qú):消瘦。
- 蕙(huì)帳:用香草做的帳子,借指隱居之所。
- 冶容子:打扮豔麗的女子。
- 當壚(lú):指賣酒。
翻譯
你既做不到戴道士帽回到故鄉,向朝廷求賜鑑湖那塊寶地;也無法像古時賢士那樣划船送米還得煩勞僕人相助。 你頭髮已白,實在辜負了一生的志向,想當年年少時,你筆下才華足以匹敵萬人 。 從前那些惡少像惡虎憑藉險要地勢爲非作歹,你的職責本應像勇士懲治他們,絕不姑息遷就。 穿褲靴幹粗活可不像是老人該做的事,腰間懸掛羽箭打仗這事我從來都不會。 在古老的寺廟裏舉起酒杯和自己的影子相伴共飲,每天都有鄉野老人爭着帶着酒壺前來相聚。 經常受到當官的勸說讓你告老還鄉,回鄉後妻子在右邊引着你,兒子在左邊扶着你,一片溫馨。 只要妻子生病的時候有鹿肉乾滋補身體,不用擔心兒子受寒時有燙好的短衣可供穿用。 用新鮮的蓴菜做羹,鹽都不用放就無比鮮美,鮮美的鱸魚切成如白玉般的魚片,就算到了秋天也不會顯得消瘦。 華亭這個地方自古就流傳着仙鶴鳴叫的美好傳說,夜裏在隱居的惠帳中能聽到猿猴的啼叫。 不再羨慕那人間打扮豔麗在酒壚前賣酒的女子了 。
賞析
這首詩是作者送邑尉朱登仕告老歸鄉之作。開篇通過兩組「君不能」,用典引出了友人既無像賀知章那樣的歸隱待遇,也沒有便利條件,爲友人白頭而歸、壯志未酬發出感慨。中間部分回憶友人爲官時應對惡少的職責以及年老者不應再涉粗活之類的事,接着筆鋒一轉,描述歸隱生活之愜意,有野老相伴對飲,家庭和睦,生活物質上雖不奢華但也衣食無憂,還有美味佳餚。最後提到故鄉的美好傳說以及隱居生活中的清幽之景,表達對塵世那些繁華場景的不再眷戀。整首詩既有對友人過往經歷的品評,又飽含了對其歸隱生活美好的祝願,情感真摯,借事抒情借景抒情相結合,語言豐富又質樸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