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貞女詩
註釋
- 交交:鳥鳴聲。
- 隈(wēi):山水等彎曲的地方。
- 文翰:文章;詩賦。
- 箱簾:女子梳妝用的鏡匣。
- 璫(dāng):耳飾,古代女子的耳飾。
- 翳(yì):遮蔽,此處指月亮被遮蔽。
- 委:枯萎。
- 尊章:對公婆的敬稱。
- 徬徨:同「彷徨」,走來走去,猶豫不決,不知往哪個方向去。
- 廩霜:寒冷的霜。廩,通「凜」。
- 笄(jī):古代女子用以綰髮的簪子,這裏指女子成年。
- 䯼髻(dí jì):假髮髻。
- 袙(pà):束在腰間的巾。
- 浪浪:形容淚水不斷流淌的樣子。
翻譯
黃鳥「交交」地鳴叫着,聚集在那東南的樹枝上。 獨自顧盼卻沒有匹配的伴侶,誰來欣賞我的美好容貌。 有個女子秉持着堅貞純潔的品德,家在吳江的彎曲之處。 十三歲就能織白色的絹,十四歲學習裁剪衣裳。 十五歲研習文章詩賦,十六歲誦讀詩書。 十七歲準備好了女子的梳妝匣,穿着紅羅刺繡的衣裳。 頭上梳着芙蓉般的髮髻,耳後戴着明月般的耳璫。 腳下穿着雙珠裝飾的鞋子,行走時光彩奪目。 將要製作合歡的短襖,上面畫着鴛鴦。 明月有時會被遮蔽,芙蓉有時會枯萎。 合歡的願望最終沒有期限,鴛鴦也只是徒然。 女子上前說道,女兒已經找到心愛的人。 不是說找到了心愛的人,而是願在黃泉之下相守。 搗臼中的苦蓼我要去除,我願意堅守舊情不從新。 冶煉金屬製作華蓋,到最後也不會翻覆改變。 駕着我的青牛車,繫着我的綠玉繩。 我將要成爲他的妻子,進門侍奉公婆。 只是這時母親聽到了,相互看着感到彷徨。 原本以爲是嫁給君子,百年相守永無邊界。 怎料寒冷的霜降臨,摧殘了這如蘭蕙般的身姿。 鴛鴦未能成雙成對,怎敢說哪個是雄哪個是雌。 芙蓉生長在兩岸,哪有並蒂的時候。 人生就像早晨的露水,樹枝更換樹葉又會重新生長。 況且如今相隔年歲,四年還不夠,三年倒是綽綽有餘。 舊的火焰已經改變,新的穀物屢屢出現。 他家而且沒有婆婆,只有老翁獨自閒居。 女子含着淚回答,之所以不立即回去,是因爲吉凶不能同行。 如今凶服已經除去,自然可以遠離父兄。 年少時就通曉文史,也兼習誦讀詩書。 詩書雖然沒有這樣的記載,文史姑且可以作爲依據。 作爲妻子進入夫家,認爲這是理所應當的。 難道有成年的女子,終老在閨房之中。 不然將要跟隨誰呢,跟隨丈夫到黃泉之下。 母親知道女兒心意已決,爲女兒整理容貌妝容。 便可以選擇良辰吉日,車駕來迎接。 車前有百枝燈,車後有龍子幡。 小姑到門口迎接,新婦進入華麗的車軒。 穿着我的新嫁衣,事事都安排得很周全。 頭上有什麼,梳着䯼髻戴着雙梁釵。 腳下有什麼,穿着織布的鞋子踩着素絲。 腰間有什麼,束着兩頭打結的巾。 車的左邊駕着青鸞,車的右邊跟着文魚。 原本以爲坐在華麗的車軒中,能夠雙雙一起翱翔。 怎料被牽了紅絲,獨自充當後房之妻。 到了門口撤去鼓樂,行走着將要進入廳堂。 這時是暮春時節,百花園中花朵盛開。 浮雲遮蔽了白日,寒風因此吹起。 不一會兒霜雪降下,牛馬都凍得嘶鳴。 觀看的人都有嘆息,行走的人也感到悲哀。 桃花在霜雪中,怎能塗抹胭脂。 阿翁在前庭叩拜,新婦在帷前叩拜。 在中堂兩人互相交拜,各自完成禮儀。 雖然完成了禮儀,淚水卻不斷地流淌。 自古以來的婚姻,沒有像這樣的情況。 這首詞有完結的時候,這件事卻沒有終止衰落的時候。 將這首詞記錄這件事,應當讓後世的人知道。
賞析
這首《王貞女詩》以細膩的筆觸描繪了一位貞女的愛情故事和她的內心世界。詩中通過對女子的容貌、才藝、品德以及她對愛情的堅定追求的描寫,展現了她的美好形象。同時,也揭示了在婚姻中可能面臨的種種困境和無奈。
從藝術手法上看,詩中運用了大量的描寫來刻畫人物和場景,如對女子的外貌和服飾的描寫,使讀者能夠形象地感受到她的美麗和高貴。此外,詩中還運用了象徵手法,如黃鳥、明月、芙蓉、鴛鴦等,增強了詩歌的意境和表現力。
在情感表達上,詩中既有女子對愛情的執着和堅定,也有她在面對困境時的無奈和悲哀。這種複雜的情感交織,使詩歌具有很強的感染力。同時,詩中也反映了當時社會的一些現實問題,如婚姻中的不平等和女性的困境,具有一定的社會意義。
總體來說,這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情感真摯,是一首具有較高藝術價值的作品。

毛奇齡
毛奇齡的其他作品
- 《 聞沈九北闈捷音 其一 》 —— [ 清 ] 毛奇齡
- 《 兌閣十詞 》 —— [ 清 ] 毛奇齡
- 《 游青原十三首 其十二 》 —— [ 清 ] 毛奇齡
- 《 菩薩蠻 · 題蔡天聲桃花流水圖記年 》 —— [ 清 ] 毛奇齡
- 《 謬䝉益都夫子作六子詩見贈予居其一且落句韻各叶本姓謹依韻奉荅并謝二首 其二 》 —— [ 清 ] 毛奇齡
- 《 烏栖篇為晉江范貞姑作 》 —— [ 清 ] 毛奇齡
- 《 何之杰以舟居記顔有贈 其二 》 —— [ 清 ] 毛奇齡
- 《 施二公子歸里 》 —— [ 清 ] 毛奇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