勃泥長寜鎮國山詩
炎海之墟,浡泥所處。
喣仁漸義,有順無忤。
慺慺賢王,惟化之慕。
導以象胥,遹來奔赴。
同其婦子,兄弟陪臣。
稽顙闕下,有言是陳。
謂君猶天,遣其休樂。
一視同仁,匪偏厚薄。
顧兹鮮徳,弗稱所云。
浪舶風檣,實勞懇勤。
稽古逺臣,順來怒趌。
以躬或難,矧曰家室。
王心亶誠,金石其堅。
西南蕃長,疇與王賢。
矗矗髙山,以鎮王國。
鑱文於石,懋昭王徳。
王徳克昭,王國休寜。
於萬斯年,仰我大明。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浡(bó)泥:即勃泥國,現在的文萊。
- 喣(xǔ):吹氣,這裏表示撫育。
- 慺(lóu)慺:勤懇貌。
- 象胥:古代通譯四方語言的官。
- 遹(yù):遵循。
- 稽(qǐ)顙(sǎng):古代一種跪拜禮,屈膝下拜,以額觸地,表示極度的虔誠。
- 趌(jí):怒走。
翻譯
在炎熱的大海邊,是勃泥國所處的地方。以仁義來撫育感化,只有順從沒有違逆。勤懇的賢良君王,一心向往着王化。在通譯官員的引導下,遵循前來投奔。帶着他們的妻兒,以及兄弟和大臣。在宮殿臺階下叩頭,進言陳述。說國君就如同上天,派遣來美好和歡樂。對所有人一視同仁,沒有偏私厚薄之分。想到自己德行淺薄,不敢稱符合所言。海浪中行駛的船隻和風中的船帆,實在是辛苦勤勞。考查古代遠方的臣子,順從地前來充滿怒氣地奔走。親自前來都可能艱難,何況說是整個家室。君王的心真誠實在,如金石般堅固。西南地區的藩國首領,誰能與這位君王相比賢能。高高聳立的高山,用來鎮守這個國家。在石頭上刻寫文字,努力彰顯君王的德行。君王的德行能夠彰顯,國家就會美好安寧。在千萬年裏,敬仰我們偉大的大明。
賞析
這首詩是朱棣爲勃泥國而作。詩中描繪了勃泥國對大明的嚮往和歸順,強調了朱棣以仁義治天下,對四方一視同仁的理念。同時,也表現出勃泥國王的誠懇和忠心,以及其不遠萬里前來歸附的艱辛。詩中對勃泥國王的讚揚和對其國家的認可,展現了大明在周邊國家中的影響力和威望。最後通過矗立高山刻石紀德,表達了希望兩國長久友好、勃泥永遠安寧,並對大明持久敬仰的美好願望。整體上,這首詩展現了明朝時期的大國風範和對外關係的一個側面。
明成祖
即朱棣。明朝皇帝。太祖子。洪武三年,封燕王。十三年,至封地北平。屢率諸將出塞擊北元。建文元年,起兵號“靖難”。四年,陷京師,即皇帝位。殺齊泰、黃子澄、方孝孺等,盡滅其族,坐“奸黨”死者至眾。次年,定年號永樂,改北平為北京順天府。十九年,遷都北京,以南京為留都。在位時,開會通河,解決南糧北運問題。五次親自領兵出塞擊敗韃靼、瓦剌二部。設立奴兒干都指揮使司,加強對東北邊疆地區管理。自永樂三年起,派宦官鄭和下西洋,終永樂之世,遠航六次,最遠曾達非洲東海岸。又用宦官監軍,為明朝重用宦官之始。命解縉等纂修《永樂大典》。定文臣入直文淵閣,預機務之制。永樂二十二年,北征還至榆木川,病死。
► 26篇诗文
明成祖的其他作品
- 《 賜孝子韓伯俞詩二首 其一 》 —— [ 明 ] 明成祖
- 《 賜周世子有燉純孝歌 》 —— [ 明 ] 明成祖
- 《 賜周世子有燉純孝歌 》 —— [ 明 ] 明成祖
- 《 孝子孟宗詩二首 其一 》 —— [ 明 ] 明成祖
- 《 賜孝子韓伯俞詩二首 其一 》 —— [ 明 ] 明成祖
- 《 賜孝子侯義詩二首 其二 》 —— [ 明 ] 明成祖
- 《 孝子詩 》 —— [ 明 ] 明成祖
- 《 賜孝子韓伯俞詩二首 其二 》 —— [ 明 ] 明成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