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入山留別同學

· 成鷲
我所之,乃在南山之南北山之北。 山中何所有,中有一室兩扉無四壁。 主人默坐萬山寂,外有盤盤細路通檐隙。 我自能行人不識,上有巉巗磊砢之奇石。 覆以千年之松百年之柏,下有青泉晝夜流湱湱。 大魚長尺半,小魚長半尺。 山雨晴,山雲闢,雲來無心去無跡。 山窗虛,山月白,一暈清光如太極。 山中樂事言不悉,我縱言之竟何益。 我去作居亭,君當後來客。 後來踐斯境,要玅心自領。 君毋早來,早來僧未醒。 君毋晚來,晚來山已暝。 君有行,山有徑。 君自呼,山自應。 停君呼,止君聽,謂聲在呼還在聽。 若云在呼應何聞,云在聽者山自靜。 卻笑巢許愚,洗耳臨清潁。 山風畟畟松閒來,山僧耳底無些剩。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成鷲

成鷲,俗姓方,名顓愷,字趾麟。出家後法名光鷲,字即山;後易名成鷲,字跡刪。廣東番禺人。明舉人方國驊之子。年十三補諸生。以時世苦亂,於清聖祖康熙十六年(一六七七)自行落髮,康熙二十年稟受十戒。曾住會同縣(今瓊海)多異山海潮巖靈泉寺、香山縣(今中山)東林庵、澳門普濟禪院、廣州河南大通寺、肇慶鼎湖山慶雲寺,爲當時著名遺民僧。工詩文,一時名卿鉅公多與往還。論者謂其文源於《周易》,變化於《莊》《騷》,其詩在靈運、香山之間。年八十五圓寂於廣州。著有《楞嚴經直說》、《道德經直說》、《鼎湖山志》、《鹿湖近草》、《鹹陟堂詩文集》等。清道光《廣東通志》卷三二八有傳。 ► 174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