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友行山逢隠僧語
我本忘世人,有志在巖穴。
欣逢會心友,提携步林樾。
雲中野僧居,樹梢清磬發。
不憚登陟勞,遂得造石窟。
門前羃蘿蔦,座後翳松栝。
結草爲三衣,降龍在一鉢。
問我從何來,執手道契闊。
食我青精飯,語我頗諄切。
教我去衆巧,使我守一拙。
我誠服其言,畢志不敢越。
他年定依止,相與定晚節。
萬事盡棄捐,飲澗茹薇蕨。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巖穴:山洞。
- 林樾(yuè):指道旁成蔭的樹。
- 羃(mì):同「冪」,覆蓋。
- 蘿蔦(niǎo):兩種蔓生植物。
- 鬆栝(guā):松樹和檜樹。
- 契闊:久別重逢。
- 青精飯:用南燭葉搗爛濾汁泡米制成的飯。
翻譯
我本來是忘卻塵世的人,有志於居住在山洞之中。高興地碰到心意相通的朋友,相互提攜行走在林間道旁。雲中有野外僧人的居所,在樹梢傳來清亮的磬聲。不害怕登高跋涉的勞累,於是得以來到石窟。門前覆蓋着蘿蔦,座位後面掩映着松樹和檜樹。用草編織成三件僧衣,降龍在一個鉢中。問我從哪裏來,握着我的手說起久別重逢的話。給我吃青精飯,對我說話很懇切。教導我摒棄衆多機巧,讓我堅守一份質樸。我誠心信服他的話,決心以後絕不超越。以後一定依靠他,一起確定晚年的操守。把所有事情都拋棄,飲山澗水吃薇蕨。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與友人一同登山時遇到隱僧的情景。詩中既表現了詩人對超脫塵世生活的追求,也通過與隱僧的交流展現出一種對質樸、自然生活的嚮往。從「有心在巖穴」到「不憚登陟勞」等句,體現了詩人對山林清修生活的喜愛和執着。隱僧的居所環境清幽,充滿自然之趣,如「門前羃蘿蔦,座後翳鬆栝」。隱僧的話語「教我去衆巧,使我守一拙」既是對詩人的教導,也表達了一種返璞歸真的人生哲理。整首詩意境深遠,語言質樸,傳達出一種寧靜、超脫的氛圍和對簡單生活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