遣悶 其六
白頭儒生良自苦,獨抱陳編住環堵。
身歴燕南遍齊魯,摩挲漆經觀石鼓。
上探商周過三五,矻矻窮年竟奚補。
岣嶁山頭祝融火,百王遺文棄如土。
馬矢髙於瞿相圃,箋釋蟲魚付榛莾。
寓言何必齊莊周,屬辭何必通《春秋》。
一字不向人間留,亂離已矣吾無憂。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白頭儒生:頭髮花白的讀書之人。這裏指詩人自己。
- 陳編:舊書,古籍。
- 環堵:四面土牆,常形容居室簡陋狹小 。
- 摩挲(mó suō):用手撫摸。
- 漆經:古書以漆書寫,這裏指古代經典。
- 石鼓:古代的一種石刻,上面刻有籀文,內容多爲歌頌秦朝君王遊獵事蹟 。
- 三五:指三皇五帝。
- 矻矻(kū kū):勤勞不懈貌。
- 奚補:有什麼益處。奚,何。
- 岣嶁(gǒu lǒu)山:衡山的主峯,在湖南衡山。
- 祝融火:祝融是神話傳說中古帝嚳時的火正官,這裏借指火災。
- 馬矢:馬糞。
- 瞿相圃:春秋時魯國的地名。
- 箋釋:註解。
- 蟲魚:古代訓詁學的內容,指對字詞的解釋考證,這裏泛指古代文化典籍。
- 榛莽:叢生的草木,這裏比喻湮滅、廢棄。
- 寓言:有所寄託的話,這裏指著書立說。
- 齊莊周:與莊周一樣的齊物思想(莊周主張萬物齊一 )。
- 屬辭:撰寫文章。
- 通《春秋》:精通《春秋》之義(《春秋》是古代經典,含有褒貶、微言大義 )。
- 亂離:指社會動盪、戰亂。
翻譯
頭髮花白的我這讀書之人,實在是自己給自己找麻煩,獨自守着老舊的書籍,住在狹小簡陋的屋子裏。我曾親自遊歷燕南,足跡遍佈齊魯大地,親手撫摸古老的漆書經典,仔細觀賞那威嚴的石鼓。向上探索商周乃至三皇五帝的事蹟,終年辛勤不懈,可到底又有什麼用呢?岣嶁山上燃起熊熊大火,歷代君王留下的珍貴文獻就像泥土一樣被隨意拋棄。魯國瞿相圃的馬糞堆積得高高的,那些對古代經典的註解之類的文化成果也被棄之不顧任其荒廢。著書立說又何必追求像莊周那樣的思想,撰寫文章又何必非得精通《春秋》那樣的大義。我決定一個字也不在世間留存,這個動盪離亂的時代結束吧,反正我已不再爲此擔憂。
賞析
這首詩是吳偉業抒發內心苦悶之作。詩開篇以「白頭儒生良自苦」直抒胸臆,表達自己堅守舊學卻處境艱難的痛苦。中間通過講述自己的遊歷探索經歷,以及描述珍貴古籍文獻被棄如土的悲慘境遇,展現出學者努力鑽研卻面對文化衰落的無奈與悲哀。「馬矢高於瞿相圃,箋釋蟲魚付榛莽」強烈地表現出對當時文化荒蕪、世態炎涼的悲憤。詩的最後表明自己不再執着於世間的著書立說,看似灑脫放下,實則蘊含着更深的痛苦與對亂離時代的失望反抗。吳偉業通過這首詩,以自身境遇爲切入點,深刻反映了社會變遷和文化凋零背景下讀書人的困境與心態轉變,充滿對現實的批判與感慨,情感真摯深沉,具有較高的藝術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