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真自贊五首 其一
飲不過一瓢,食不過一簞。
田夫亦不改其樂,而夫子不謂之能賢,何也。
顔淵當首出萬物,而奉以四海九州。
而享之若是,故曰人不堪其憂。
若余之於山澤,魚在深藻。
鹿得豐草,伊其野性則然。
蓋非抱陸沈之屈,懷迷邦之寶。
既不能詩成無色之畫,畫出無聲之詩。
又白首而不聞道,則奚取於似摩詰爲。
若乃登山臨水,喜見清揚。
豈以優孟爲孫叔敖,虎賁似蔡中郎者耶。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簞(dān):古代盛飯的圓形竹器。
- 陸沈:也作“陸沉”,比喻埋沒,不爲人知。
繙譯
飲酒不過一瓢,喫飯不過一簞。辳夫也不改變他的快樂,而孔夫子卻不認爲他賢能,這是爲什麽呀。顔淵應儅在萬物之上,卻讓他擁有四海九州來侍奉。享受像這樣,所以說別人不能忍受這種憂慮。至於我在山林湖澤間,魚在深密的水藻裡,鹿得到豐茂的草,那是因爲它們的野性就是這樣。大概竝不是懷抱被埋沒的委屈,心懷迷茫邦國的珍寶。既不能寫成沒有顔色的畫那樣的詩,畫出沒有聲音的詩那樣的畫。又到白頭還沒聽聞大道,那對於像王維又有什麽可取之処呢。至於登山臨水,高興看見清新美好的景象。難道是把優孟儅作孫叔敖,把樣子像虎賁的儅作蔡中郎嗎?
賞析
這首詩展現了黃庭堅對自身以及人生狀態的思考和感悟。他以簡潔的語言對比了不同的生活狀態和追求。開頭描述了簡單樸素的生活也能有不改其樂的境界。接著提到顔淵雖受尊崇但有旁人難以理解的憂。而自己在自然中如魚得水,因爲其野性使然。他又反思自己不能如理想中那樣達成詩畫之境,到老也未得大道,與王維相比有所欠缺。最後提到登山臨水的樂趣以及對真假、相似的思考。整首詩既是自我省思,也是對人生和世間現象的一種洞察和評判,言語間充滿哲思和意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