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漳雜詩十首 其一

· 王禕
漳水南邉郡,閩鄉到此窮。 地偏冬少雪,海近夜多風。 百粤山川屬,三吳景物同。 昔賢遺化在,千載紫陽翁。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臨漳:古縣名,今福建省漳浦縣。
  • 百粵:即百越,古代越族居住在江、浙、閩、粵各地,統稱百越。
  • 三吳:說法不一,一般指吳興、吳郡、會稽。
  • 紫陽翁:指南宋理學家硃熹,他的別稱是紫陽夫子。

繙譯

在漳水南邊的這個郡縣,福建鄕邑到這裡就到盡頭了。此地偏僻鼕天很少下雪,靠近大海晚上多有風。百越的山川在這裡所屬,與三吳的景物相同。往昔賢人的遺畱風化還在,那就是千年前的紫陽翁啊。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臨漳這個地方的特點。首聯點明其地理位置,強調其処於福建地域的邊緣。頷聯描述了氣候狀況,地偏少雪、海近多風的特點躍然紙上。頸聯通過與百越、三吳的對比,突出此地的獨特。尾聯提及硃熹,表達對古代先賢的追思,爲地方增添了文化底蘊和歷史厚重感。全詩意境開濶,簡潔地概括了臨漳的自然與人文特色。

王禕

元明間浙江義烏人,字子充。幼敏慧,及長,師柳貫、黃?,遂以文章名世。元末觀時政衰敝,隱居青巖山中,朱元璋召授江南儒學提舉、南康府同知。洪武初,與修《元史》,與宋濂同爲總裁,書成,擢翰林待制。五年,齎詔往雲南,諭樑王亟宜奉版圖歸職方,遇害。有《大事記續編》、《重修革象新書》、《王忠文公集》。 ► 32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