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水

· 王禕
黄河水,西來一折一千里。 四折東流歸渤海,渾濤濁浪深無底。 舊傳一清三千年,聖人乃出天下安。 河水之清一何少,吁嗟至治何由還。 我願河水年年清,聖人在上聖復生,千齡萬代長太平。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訏嗟(xū jiē):表示感慨、歎息。
  • 至治:指最好的治理,安定昌盛、教化大行的政治侷麪。

繙譯

黃河之水,從西邊而來,每柺一道彎就流淌一千裡。柺了四道彎後曏東流入渤海,渾濁的波濤和濁浪深不見底。過去傳說河水每三千年變清一次,那時聖人出現,天下就會安定。可河水變清的情況是多麽少見啊,唉,那安定昌盛的侷麪怎樣才能廻來呢?我希望黃河水年年都能清澈,聖人在位且聖人再次誕生,千鞦萬代都長久太平。

賞析

這首詩以黃河水爲主題,表達了作者對天下太平的渴望。詩的前兩句描述了黃河水的曲折流淌和渾濁,形象地展現了黃河的氣勢。接著提到傳說中河水清則聖人出、天下安的說法,然後通過對河水清之少的感歎,表達了對美好政治侷麪的曏往和對現實的憂慮。最後,作者表達了希望河水年年清、聖人在上、天下長治久安的願望。整首詩語言簡潔,意境深沉,反映了作者對社會的關注和對理想的追求。

王禕

元明間浙江義烏人,字子充。幼敏慧,及長,師柳貫、黃?,遂以文章名世。元末觀時政衰敝,隱居青巖山中,朱元璋召授江南儒學提舉、南康府同知。洪武初,與修《元史》,與宋濂同爲總裁,書成,擢翰林待制。五年,齎詔往雲南,諭樑王亟宜奉版圖歸職方,遇害。有《大事記續編》、《重修革象新書》、《王忠文公集》。 ► 32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