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建平弟

七十年兄弟,于今二老存。 脩途余未息,古道爾能惇。 後軰紛紛出,頺風靡靡奔。 晨星與霜木,相對兩忘言。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無特別難以理解的詞語。

翻譯

七十年的兄弟情,到如今我們兩個老人還活着。漫長的路途我還沒停下,那古樸的道德你能夠篤厚。後輩紛紛出現,衰敗的風氣如頹敗的風一樣到處奔走。早晨的星星和經霜的樹木,相對着彼此默默無言。

賞析

這首詩圍繞着與建平弟的情誼展開。詩人感慨和兄弟走過七十年,兩人都還健在。「脩途餘未息」既可以是現實路途,也可象徵人生之路,體現詩人仍在路上前行。「古道爾能惇」讚揚了建平弟的品德篤厚。面對後輩的出現和不良風氣的蔓延,對比之下更突出了與建平弟的情義如晨星和霜木般堅韌、沉穩,最後以沉默相對的畫面,傳遞出一種無盡的感慨和默契。整首詩表達了深厚的手足情以及對時光、人生和世風的思考。

楊士奇

楊士奇

明江西泰和人,名寓,以字行,號東里。早年家貧力學,授徒自給。建文初以薦入翰林與修《太祖實錄》。尋試吏部得第一。成祖即位,授編修,入內閣,參機要。先後歷惠帝、成祖、仁宗、宣宗、英宗五朝,在內閣爲輔臣達四十餘年,任首輔二十一年。官至禮部侍郎兼華蓋殿大學士、兼兵部尚書,廉能爲天下稱。英宗嗣位時方九歲,內廷有異議,賴士奇推戴,浮議乃止。又善知人,于謙、周忱、況鍾之屬皆爲所薦。卒諡文貞。有《東里全集》、《文淵閣書目》、《歷代名臣奏議》等。 ► 207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