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宗見示憶家山櫞樹詩次韻二首 其二

枝枝存緑縟,顆顆結崢嶸。 月地看無隙,風窗撼有聲。 采山通逺夢,譽樹感嘉名。 忽憶江梅發,鄉心亦暗驚。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超宗:應爲人名,具體所指需結合更多背景資料確定。
  • 縟(rù):繁多;茂密。綠縟意思是樹葉繁茂,呈現出濃郁的綠色。
  • 崢嶸:形容山的高峻突兀,這裏形容果實飽滿突出的樣子。
  • 月地:月光照臨的地面,指夜晚有月光的地方。
  • 採山:入山採藥或打獵等活動,這裏可以理解爲在山裏勞作、活動。
  • 譽樹:誇讚、稱譽櫞樹。
  • 江梅:一種野生梅花,多生長在江邊。

翻譯

每一根枝條都枝葉繁茂,翠綠一片;每一顆果實都飽滿豐碩。在灑滿月光的地面上,茂密的櫞樹看起來毫無縫隙;微風吹過窗戶時,能聽見風吹動櫞樹發出的聲響。在山裏勞作時,思緒隨着櫞樹飄向遠方的夢境;誇讚這櫞樹不由得感慨它美好的名聲。忽然間又憶起江邊的梅花大概也盛開了,這念頭涌起,心中那濃濃的思鄉之情暗暗涌動,令人驚心。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櫞樹的繁茂姿態。開篇「枝枝存綠縟,顆顆結崢嶸」便生動展現出櫞樹枝繁葉茂、果實飽滿之景,給人以生機勃勃之感。「月地看無隙,風窗撼有聲」通過描寫夜晚月光下櫞樹的密集和風吹過時的聲響,從視覺和聽覺兩個角度,進一步烘托出櫞樹的繁茂與充滿生命力。「採山通遠夢,譽樹感嘉名」則由眼前之景聯想到山裏的生活以及對櫞樹聲名的感慨,體現出詩人在欣賞櫞樹時,夾雜着對往昔生活的回憶。最後「忽憶江梅發,鄉心亦暗驚」筆鋒一轉,由櫞樹聯想到家鄉江邊的梅花,思鄉之情瞬間涌起,「暗驚」二字將那種潛藏心底的思鄉情感的突然觸動,細膩地表達出來。整首詩借櫞樹引發對家鄉的懷念,情感細膩自然,情景交融優美流暢,巧妙地在對景物的描繪中抒發了思鄉之情。

黃淳耀

黃淳耀

明末進士、抗清英雄。初名金耀,字蘊生,號陶庵,又號水鏡居士,南直隸蘇州府嘉定(今屬上海)人,爲復社成員。崇禎十六年(公元1643年)成進士,歸益研經籍。弘光元年(公元1645年),嘉定人抗清起義,淳耀與侯峒曾被推爲首領。城破後,與弟黃淵耀自縊於僧舍。門人私諡貞文。能詩文,有《陶庵集》、《山左筆談》等。 ► 49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