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舟二首 其二

久客知風信,江狶善倒奔。 報晴銅角響,占雨紙燈昏。 官舫人看熟,孤村井汲渾。 東流山縣近,徃徃識方言。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風信:指隨着季節變化而定期定向吹來的風,這裏可理解爲風的信息。
  • 江狶(xī):指江豬,即江豚 ,這裏代指江上的浪濤。
  • 銅角:古代的一種樂器,這裏是用銅角聲來報晴天。
  • 佔雨:通過一些跡象推測是否會下雨。這裏指用燈光昏暗來預告即將下雨。
  • 官舫:官家的船,官員乘坐的船。
  • 井汲:從井中汲水。
  • 東流:東流縣,今屬安徽省池州市。

翻譯

長久在外漂泊,已然熟悉了風的信息。江上浪濤如同江豚般善於倒涌奔騰。聽到那響亮的銅角聲,就知道是在報晴天;看到紙燈昏暗,便知要下雨了。對於官船上的人已經見得多很熟悉了,在這孤村汲取的井水都是渾濁的。船向東行駛,離東流縣越來越近,常常能聽到熟悉親切的方言。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在江上行舟途中的所見所感。開篇「久客知風信」寫出了詩人長期漂泊在外,積累的生活經驗,對自然現象感知敏銳;「江狶善倒奔」形象地描寫出江上波濤洶涌的壯觀之景 。「報晴銅角響,佔雨紙燈昏」通過聽覺和視覺描繪了民間預測天氣的生活場景,質樸親切。「官舫人看熟,孤村井汲渾」通過描寫常見的事物,展現了行舟途中平淡卻真實的生活畫面,體現了詩人對旅途中細節的觀察。最後「東流山縣近,往往識方言」,蘊含着詩人即將到達目的地的欣喜,聽到熟悉方言時的親切感油然而生。整首詩用筆質樸,真實地刻畫了漂泊途中的生活點滴和內心思緒,飽含生活情趣又帶着淡淡的情感起伏 。

黃淳耀

黃淳耀

明末進士、抗清英雄。初名金耀,字蘊生,號陶庵,又號水鏡居士,南直隸蘇州府嘉定(今屬上海)人,爲復社成員。崇禎十六年(公元1643年)成進士,歸益研經籍。弘光元年(公元1645年),嘉定人抗清起義,淳耀與侯峒曾被推爲首領。城破後,與弟黃淵耀自縊於僧舍。門人私諡貞文。能詩文,有《陶庵集》、《山左筆談》等。 ► 49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