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謁泰陵禮畢奉皇太后便道詣五䑓瞻禮曼殊易州道中得詩二十八韻
翠幰别丹陵,行旌指緑塍。
載觀方稔嵗,常奉大安乗。
臺麓香嚴域,神堯法駕昇。
祝釐誠有藉,紹徳理原應。
稍度西成序,猶然爽氣澄。
陟山還破霧,問渡不愁氷。
紅樹村宛爾,清風店絶勝。
古来燕趙地,故事短長徴。
樊館餘荒址,荆山倚碧嶒。
嬴秦徒割據,豪俠此陵憑。
䑓有黄金號,屏猶積翠稱。
招延殊可尚,長樂㝡堪憎。
厯厯興亡事,行行感慨増。
六龍驅沛艾,八輦轥輷輘。
健士盤神馬,材官按俊應。
繖張紅日障,旗曳紫雲騰。
郭外聞舂碓,溪邉㸔結罾。
築塲全少隙,比櫛不論層。
要識舒長樂,多縁黍稌登。
降康天有自,致瑞我何能。
時豫因修武,懐深敢忘兢。
土臣朝肆覲,書案夜親凭。
飛白聊娱暇,批黄毎繼燈。
狩廵五年舉,休助萬民承。
勤政傳家法,延禧命梵僧。
詎惟遵象教,端以緝徽興。
指日臨三晉,神霄躡㡬棱。
方輿應有志,繼武孝孫曽。
拼音
弘歷
即愛新覺羅·弘歷。清朝皇帝。世宗第四子。雍正十一年封和碩寶親王。十三年八月嗣位,次年改元乾隆。即位后驅逐在內廷行走之僧道;釋放被幽禁之允(胤)禵等,恢復允(胤)禵等宗室身份;又將宗室諸王所屬旗人,均改為“公中佐領”,即歸皇帝掌握。對漢族知識分子,采用籠絡與懲罰并行手段,既于乾隆元年開博學鴻詞科,三十八年開《四庫全書》館;又大興文字獄,前后大案不下數十起,并借修書之便,銷毀或竄改大量書籍。對西北方面,平定準噶爾部,消滅大小和卓木勢力,解決康、雍以來遺留問題。在位時六次南巡,多次進行鎮壓土司叛亂、農民起事戰爭,耗費大量錢財。晚年任用和珅,吏治腐敗;陶醉于“十全武功”,自稱十全老人,對敢于指斥時弊之官吏,常嚴加斥責。同時,對各省虧空嚴重、督撫多不潔身自愛之狀,知之甚詳。五十八年,接見英國特使馬嘎爾尼,拒絕英國所提出之侵略性要求,然并未引起任何警惕之心。六十年,宣布明年禪位皇十五子颙琰。次年正月,舉行授受大典,自稱太上皇帝,仍掌實權。在位六十年。謚純皇帝。
► 1630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