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明園四十景詩 其五 天然圖畫
註釋
- 大塊:大自然。
- 文章:錯雜的色彩或花紋,這裏指大自然呈現出的美好景象。
- 茅茨(máo cí):茅屋。
- 淳風:淳厚朴實的風俗。
- 靈沼:周文王時池沼名,後泛指池沼。
- 葩經:《詩經》的代稱。
- 篁(huáng):竹林,泛指竹子。
- 戛(jiá):敲擊,這裏指風吹竹子發出的聲音。
- 籟(lài):從孔穴中發出的聲音,亦泛指一般的聲響。
- 薈蔚(huì wèi):草木茂盛的樣子。
- 噦(huì):鳥鳴聲。
- 竹素:指書籍。
- 矧(shěn):況且,何況。
- 巋然(kuī rán):高大獨立的樣子。
- 周阿:四周的檐廊。
- 苔篆:指苔痕形似篆書。
- 蒙茸:蔥鬱的樣子。
- 瑣碎:細小而繁多。
- 徵歌命舞:指宴飲遊樂。
- 筌(quán):捕魚的竹器,這裏指束縛。
翻譯
我聽說大自然蘊含着美好景象,難道這裏必然沒有如天然畫卷般的美景嗎? 那茅屋雖然體現着古代的淳樸風俗,但人們在那如靈沼般的地方遊樂,這在《詩經》中也有記載。 松樹的棟樑連接着雲朵,俯瞰着碧綠的波瀾,下面有修長的竹子,風吹過時發出清幽的聲響。 兩棵梧桐樹茂盛地矗立在煙霧繚繞的樹梢,朝陽升起時,彷彿有靈禽在鳴叫。 我沉浸在書籍之中已經有好些年了,高大的屋宇和雕飾的牆壁是古人所告誡要避免的。 難道沒有快樂的地方來供人欣賞美景嗎?這湖光山色何況能讓人感到清新愉快。 高大獨立的西峯排列如屏障,在這裏眺望吟唱,不用辛苦地遠行。 時常採摘芝蘭來感念它們的秀美,或者撫摸松竹來懷念它們的耿直。 和風讓萬物如同春天一般生機勃勃,甘雨讓農民們共同盼望豐收的年歲。 四周的檐廊上苔蘚的痕跡如篆書般,蔥鬱而茂密,架子上的花姿態優美,紅色的花朵細小繁多。 宴飲遊樂不是我的事情,我更願意在案頭翻閱書籍。 以此來永遠在早晚間愉悅心神,忘卻束縛,這裏彷彿是羲皇的世界。 試問支公買山的價格,是否曾領悟到須彌山和芥子的關係呢?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圓明園天然圖畫這一景的美妙之處。詩人通過對自然景觀、建築風格以及個人情趣的描述,展現了一幅寧靜、優美、富有文化內涵的畫面。
詩中首先表達了大自然本身就蘊含着無盡的美好,而圓明園的天然圖畫更是如詩如畫。接着提到了古代的淳樸風俗以及《詩經》中的記載,爲景色增添了文化底蘊。對鬆棟、修篁、雙桐等自然景物的描寫,細膩而生動,讓人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生機與美麗。同時,詩人表達了對書籍的熱愛和對奢華建築的看法,強調了內心的追求和對自然的欣賞。詩中還描繪了和風、甘雨帶來的生機和希望,以及四周的苔蘚、花朵等細節,使整個畫面更加豐富多彩。最後,詩人通過表達在案頭讀書的愉悅,以及對忘卻束縛、追求內心寧靜的嚮往,昇華了詩的主題。
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將自然景觀與人文情感巧妙地融合在一起,體現了詩人對圓明園美景的讚美和對生活的熱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