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四日峗少尹招集同人於洞庭廟避暑午間大雨詩以志喜(辛未)

· 陳沆
乾風吹人夜不睡,晨興見日汗流背。 賢哉少公無俗心,載榼招邀江上寺。 寺門開對洞庭湖,疏牖四闢風來徐。 我欲借取洞庭水,一半作雨蘇禾枯。 一半化爲酒入壺,解衣痛飲煩苛除。 雨來雨來萬人躍,雨猶未來聲先作。 砉然墮地雷電俱,天影湖光怒相搏。 遠村冥冥盡化煙,回頭不見臨江郭。 歡聲雨聲兩莫分,至是始信天心仁。 先時豈惜一滴水,非旱不顯神功神。 須臾雨止江澄碧,天半溼雲紛委積。 東湖老龍抱雲歸,掉尾猶作跳珠白。 主人勸客重舉杯,兩岸相對青山開。 濯足江頭不歸去,待取片月淩波來。
拼音
陳沆

陳沆

清代古賦七大家之一,著名詩人、文學家,原名學濂,字太初,號秋舫,湖北蘄水(今湖北浠水縣)人,室名簡學齋,白石山館,被魏源稱爲「一代文宗」。乾隆五十年(公元1785年)出身於下層官僚家庭。曾祖父陳嘉霽生前苦讀經書,屢試不得志,後抑鬱而死。祖父陳士珂,舉於鄉,終生未仕,做一個「傳道授業解惑」之人。其父陳光詔,字金門,清乾隆己亥(公元1779年)舉人,官授知縣。他為官梗正,善政甚多,口碑極好。陳沆於嘉慶十八年(公元1813年)中舉,嘉慶二十四年(公元1819年)中進士一甲一名,其策論文章,氣勢雄渾,論述精闢,筆力奇健,授翰林院修撰,道光二年(公元1822年),任廣東省學政,典廣東鄉試(廣東省大主考),任會試同考官。次年,任禮部會試同考官。官至四川道監察御史。陳沆卒年,《清史列傳》記爲道光六年(公元1826年)。周錫恩撰《陳修撰沆傳》則言年四十一,當為道光五年(公元1825年)。後歸葬於浠水縣西調軍山南麓。學宗宋儒,工詩。有《詩比興箋》、《近思錄補注》、《簡學齋詩存》、《白石山館遺稿》。 ► 37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