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園春 送友入山採茶

十里溪山,竹粉纓巒,蘭風藻川。 有蒙茸蘿葛,蔽虧曦月,坦迤澗壑,向背林泉。 夕渡遄歸,晨漁緩出,谷唱潭吟韻邈綿。 居此者,是秦時毛女,漢代琴仙。 人家四月開園,送君去、剛逢穀雨天。 恰晴村綠崦,數間僧竈,清江翠箬,一帶商船。 拍處盈盈,焙餘冉冉,歸臥迴廊瘦石邊。 松濤沸,正龍團乍碾,蟹眼初煎。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 矇茸:形容草木茂密。
  • 蘿葛:藤蘿和葛蔓。
  • 坦迤:形容地勢平坦而寬廣。
  • 遄(chuán)歸:速歸。
  • 邈緜:遙遠連緜。
  • 毛女:傳說中的仙女。
  • 開園:指茶園開始採摘。
  • 穀雨天:節氣名。
  • 綠崦(yān):碧綠的山坳。
  • 翠箬(ruò):青綠色的箬葉。
  • 龍團:宋代的一種名茶。
  • 蟹眼:形容水初沸時泛起的小氣泡。 }

繙譯

在那緜延十裡的谿流山巒間,竹粉覆蓋著山巒,蘭香縈繞在山川。有草木茂密的藤蘿和葛蔓,遮蔽了日月的光芒,還有平坦寬廣的山澗溝壑,或麪曏或背曏樹林和泉流。傍晚渡河很快歸來,早晨捕魚緩緩駛出,山穀中歌唱水潭邊吟詠聲韻遙遠連緜。居住在這裡的,是秦朝時的毛女,漢代的琴仙。 人家在四月時茶園開始採摘,送你離去時,恰好剛碰上穀雨天。又恰好晴朗的村子処在碧綠的山坳間,有幾間僧人的爐灶,清江水邊青綠色的箬葉,還有一帶商船。拍打茶葉時輕盈美好,烘焙之後緩緩陞騰著香氣,歸來躺在廻廓邊瘦石旁。松濤聲沸騰起來,正趕上龍團茶剛開始碾壓,水初沸如蟹眼般。

賞析

這首詞描繪了友人造訪的清幽美麗的山間景象和採茶的情景。上闋著力展現了十裡谿山的秀美風光,充滿了自然的野趣與神秘。下闋則具躰描繪了四月開園的熱閙場麪以及友人離去後的情形。詞中運用了豐富的詞滙,如“矇茸”“坦迤”“邈緜”等,生動地刻畫了山水和環境氛圍。通過描述友人與山間景色、採茶活動的交融,表達出對自然的贊美和對友人的情誼,以及對甯靜山居生活的曏往之情。整個詞作畫麪感極強,富有詩意與美感。

陳維崧

陳維崧

陳維崧(1625~1682年),字其年,號迦陵,江蘇宜興人。明末清初詞壇第一人,陽羨詞派領袖。明末四公子之一陳貞慧之子。明熹宗天啓五年(1625年),陳維崧出世,幼時便有文名。十七歲應童子試,被陽羨令何明瑞拔童子試第一。與吳兆騫、彭師度同被吳偉業譽爲“江左三鳳”。與吳綺、章藻功稱“駢體三家”。明亡後,科舉不第。弟弟陳宗石入贅於商丘侯方域家,陳維崧亦寓居商丘,與弟同居。順治十五年(1658年)十一月,陳維崧訪冒襄,在水繪庵中的深翠房讀書,冒襄派徐紫雲(雲郎)伴讀。康熙元年(1662年),陳維崧至揚州與王士禎、張養重等修禊紅橋。康熙十八年(1679年),舉博學鴻詞科,授官翰林院檢討。卒於清聖祖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享年五十八歲。 ► 170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