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晴

農夫一飽嘗憂遲,十年五旱無已時。 今年隴上消息好,天不靳我食與衣。 黄梅雨了時雨至,三尺稻梗一尺泥。 不憂夏潦憂甲子,阿香忽放雷車歸。 白波翠浪雨霑足,已覺抄雲先簸粞。 新春入甑供晨炊,吾農自此今無饑。 邇來更說蠲輸好,州邑撫我如嬰兒。 如今不怨田家苦,但憶詩人歌子婦。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靳(jìn):吝惜,不肯給予。
  • 隴上:田壟之上,田間。
  • 夏潦(lǎo):夏天因大雨而形成的大水災。
  • 甲子:這裏指乾旱的日子。古代用天干地支紀年、紀日,甲子爲干支之首 ,這裏指代日期,可理解爲天氣長期變化情況,結合詩意是指乾旱之日。
  • 阿香:神話中推雷車的女神,此處借指雷電。
  • 抄雲:原指摘取雲朵,這裏形容稻穀產量豐厚,幾乎能觸碰到雲端,誇張寫法。簸粞(xī):簸揚出來的碎米,這裏指豐收後糧食可以加工了。
  • 邇來:近來。
  • 蠲(juān)輸:免除賦稅。

翻譯

農民想要吃飽飯,常常憂慮收成來得太遲,這十年當中有五年都遭遇旱災,一直沒有消停的時候。今年田間傳來了好消息,上天不再吝嗇給予我們食物和衣物。黃梅雨季結束後適宜的雨水及時降臨,稻田裏稻梗生長得有三尺高,稻田裏泥土也滋潤得恰到好處。農民們不再擔憂夏天發大水,而是擔心乾旱無雨,女神阿香忽然收起引雷的車子(意爲不再幹旱),及時送來了雨水。白色的水波和翠綠的稻浪在雨水充足的滋潤下起伏,彷彿已經看到了豐收的景象,糧食多得能觸碰到雲端,並且已經可以簸揚出碎米了。新年的時候,就能夠把新稻米放進甑裏煮上早餐,我們這些農民從這以後就再也不會捱餓了。最近又聽說免除賦稅的政策特別好,州邑官員安撫我們就像呵護嬰兒一樣貼心。如今呀,我們不再抱怨種田的辛苦,只是會時常回憶起古代詩人所歌詠的田家生活。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農民對收成的期盼以及豐收有望時的喜悅之情。開頭以「農夫一飽嘗憂遲,十年五旱無已時」直接道出農民長期飽受旱災煎熬,連基本的溫飽都難以保證,爲全詩奠定了憂慮的基調。接着「今年隴上消息好」轉變筆鋒,寫今年難得風調雨順的好兆頭,體現出農民由憂轉喜的心情。「黃梅雨了時雨至,三尺稻梗一尺泥」細膩地描繪了雨水及時、稻田潤澤、莊稼茁壯成長的態勢,充滿生機。

詩中運用比喻和誇張手法,如 「白波翠浪雨沾足,已覺抄雲先簸粞」,將豐收的憧憬表現得淋漓盡致 ,讓人彷彿看到一片生機盎然、豐收在望的田野。「新春入甑供晨炊,吾農自此今無飢」 表達了農民對未來生活不再捱餓的美好憧憬,質樸而動人。

「邇來更說蠲輸好,州邑撫我如嬰兒」 進一步深化主題,不僅因自然條件好而喜悅,更因政府免除賦稅、關愛百姓而倍感欣慰,反映出詩人希望農民過上安定生活的美好願望,也從側面揭示了農民長期以來生活的艱辛和對安定富足生活的深切渴望。整首詩情感真摯質樸,語言通俗易懂,生動地展現了農民生活與自然、社會環境之間的緊密聯繫 。

袁說友

宋建寧建安人,流寓湖州,字起嚴,號東塘居士。孝宗隆興元年進士。授溧陽主簿。歷知池州、衢州、平江府,入爲吏部尚書兼侍讀。寧宗嘉泰三年,同知樞密院,進參知政事。罷以資政殿學士知鎮江府。奉祠致仕。學問淹博,其疏奏多切時弊,詩文格調清新。任四川安撫使時,嘗命屬官輯蜀中詩文爲《成都文類》。有《東塘集》。 ► 6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