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靚淵示所藏李樛仙觀察故扇其陽為倪文正公書其陰為張遺民画文正書固足重而遺民画亦罕矣靚淵索賦七古燈下率筆應之

翰林尚書李公子,廿載愚公為國死。 元公之後有貞臣,碧血淋漓光世史。 米家船散故物空,腰扇蕭寥出塵滓。 清河舫中多貯藏,籖軸紛綸難屈指。 雨窗為我資古歡,亳社刼灰宛在此。 峩峩始寧撥鐙書,寒芒尚共衣雲紫。 當年椽筆玄又玄,童烏妙悟在免齒。 三爻吞罷論三案,鵂鶹胆落不可止。 餘事風流寄六書,亦復崛奇難意擬。 何来更有張三画,秋甫真傳風雪裡。 亾國之䜟在命名,陵冬之節善傳髄。 摩挲私印亦自佳,不敎聖思獨擅美。 可惜三絶盡無存,殘山剰水僅爾爾。 從来書画重以人,苟非其人適堪鄙。 此書既属鲁公徒,此画還應所南比。 又况樛仙手澤餘,如彼岑鼎連其趾。 同心臭味託蘭蓀,故國雲烟重桑梓。 主人寶之揚清風,庾元規塵隔千里。
拼音
全祖望

全祖望

清浙江鄞縣人,字紹衣,號謝山。乾隆元年進士,選庶吉士。借讀《永樂大典》,鈔難得之書。散館後以知縣用,不就。後曾主蕺山及廣東端溪書院講席。生平欽佩黃宗羲,學問長於史學,對明末忠烈及清初學者事蹟,最爲留意,所撰《鮚埼亭集》,收此類人士碑、表、傳、志極多。又續補黃宗羲《宋元學案》。另有《經史問答》、《勾餘土音》、《漢書地理志稽疑》,並校《水經注》,箋《困學紀聞》,輯《甬上耆舊詩》。 ► 79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