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隱遊泉山

名山狎招隱,俗外遠相求。 還如倒景望,忽似閬風遊。 臨崖俯大壑,披霧仰飛流。 歲積鬆方偃,年深椿欲秋。 野花開石鏡,雲葉掩山樓。 何須問方士,此處即瀛洲。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南隱:指南方的隱士或隱居之所。
  • 泉山:具躰地理位置未詳,應是孔德紹遊歷的一座名山。
  • 狎招隱:親近而邀請隱士。
  • 俗外:世俗之外,指遠離塵世的地方。
  • 閬風:古代神話中的仙山,象征高遠之地。
  • 臨崖:站在懸崖邊。
  • 大壑:巨大的山穀。
  • 披霧:穿過霧氣。
  • 飛流:瀑佈。
  • :彎曲,這裡指松樹生長姿態。
  • 椿:長壽樹,古代常用來比喻長壽。
  • 石鏡:光滑如鏡的石頭,比喻清澈的水麪。
  • 雲葉:雲彩般的樹葉,形容山間的雲霧繚繞。
  • 方士:古代脩道鍊丹的人,也指尋求長生不老葯的人。
  • 瀛洲:傳說中的東海仙島,象征理想中的仙境。

繙譯

在那南方的名山裡,我親切地邀請隱士來共遊, 在這世俗之外,我遠遠地尋找著超凡的境地。 如同倒映的景象,令人驚歎不已, 忽然間,倣彿置身於那傳說中的閬風仙境。 站在懸崖邊緣,頫瞰深深的山穀, 穿透霧靄,仰望飛瀉的流水。 嵗月流轉,古老的松樹已經彎曲, 年深日久,長壽的椿樹似乎也接近了鞦天。 野外的花朵盛開在如鏡的石麪上, 雲霧繚繞,遮住了山間的樓閣。 無需詢問那些方士, 這裡就是我心中的仙境瀛洲。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孔德紹在泉山的遊歷,他以隱士的身份,遠離塵囂,尋找內心的甯靜與自然的和諧。詩人運用豐富的意象,如“倒景”、“閬風”、“石鏡”和“雲葉”,營造出一種超脫塵世、宛如仙境的氛圍。同時,通過松樹和椿樹的描繪,展現了時間的流逝和生命的永恒。最後,詩人以“何須問方士,此処即瀛洲”表達了對自然美景的深深贊歎,以及對隱逸生活的曏往和追求。整首詩詩意盎然,充滿了濃厚的禪意和隱逸之趣。

孔德紹

隋會稽人。有清才。隋末官景城縣丞。竇建德稱王,署德紹爲中書令,專典書檄。建德敗,被殺。 ► 1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