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頌四十二首 其四十四

節屆書雲,陰極陽升。 冰河發焰,枯木抽英。 惟有拄杖子,依舊黑輪皴。 不遷不變,無辱無榮。 笑殺當年面壁人。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節屆書雲:「書雲」出自《尚書·舜典》,原句「在璿璣玉衡以齊七政,肆類於上帝,禋於六宗,望于山川,遍於羣神。輯五瑞。既月乃日,覲四嶽羣牧,班瑞於羣后。歲二月,東巡守,至於岱宗,柴。望秩于山川,肆覲東後。協時月正日,同律度量衡。修五禮、五玉、三帛、二生、一死贄。如五器,卒乃復。五月,南巡守,至於南嶽,如岱禮。八月,西巡守,至於西嶽,如初。十有一月,朔巡守,至於北嶽,如西禮。歸,格於藝祖,用特。五載一巡守,羣后四朝。敷奏以言,明試以功,車服以庸 。乃命羲和,欽若昊天,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時。分命羲仲,宅嵎夷,曰暘谷。寅賓出日,平秩東作。日中,星鳥,以殷仲春。厥民析,鳥獸孳尾。申命羲叔,宅南交。平秩南訛,敬致。日永,星火,以正仲夏。厥民因,鳥獸希革。分命和仲,宅西,曰昧谷。寅餞納日,平秩西成。宵中,星虛,以殷仲秋。厥民夷,鳥獸毛毨。申命和叔,宅朔方,曰幽都。平在朔易。日短,星昴,以正仲冬。厥民隩,鳥獸氄毛。帝曰:『諮!汝羲暨和。期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閏月定四時,成歲。允釐百工,庶績鹹熙。』」這裏「節屆書雲」指的是節氣到了農曆十一月冬至左右 ,有陽氣初升等含義。
  • 陰極陽升:陰氣達到極點後,陽氣開始上升。這是古人對陰陽轉換規律的一種樸素認識。
  • 冰河發焰:結冰的河流好像燃燒起來,代表一種違背常理的神奇變化。
  • 枯木抽英:乾枯的樹木抽出新的花,也是一種反常、奇妙的景象。
  • 拄杖子:禪林中,一般是指住持和尚所用之拄杖,這裏有象徵一種修行之物的意思。
  • 黑輪皴(cūn):一種皺巴巴、粗糙黑乎乎的樣子。
  • 面壁人:指達摩祖師,傳說達摩祖師曾在嵩山少林寺面壁九年修行。

翻譯

節氣到了冬至前後,陰氣到了頂點後陽氣開始緩緩上升。結冰的河流彷彿燃起火焰,乾枯的樹木竟然抽出了新花。然而只有那根拄杖子,依舊是黑乎乎、皺皺巴巴的老樣子。它不隨外界變化而轉移改變,沒有屈辱也沒有榮耀。這情形可真要把當年面壁九年的達摩祖師都逗笑了。

賞析

這首偈頌蘊含着深刻的禪機與哲理。詩的開篇以「節屆書雲,陰極陽升」描述自然節氣的變化,萬物似乎都在陰陽轉換中展現奇妙的景象,如「冰河發焰,枯木抽英」這般違背常規的現象,強調了世界在變化運動之中。但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那根「拄杖子」,「依舊黑輪皴」,它始終保持不變,不受外界環境的影響,表現出一種「不遷不變,無辱無榮」的超脫境界。這種境界與前面變化的萬物形成反差,暗示修行者應像「拄杖子」一樣堅守本心,不被外界的繁華與變幻所動搖。最後「笑殺當年面壁人」一句,頗有意趣,以詼諧的表達,暗示真正的修行不應執着於形式(達摩祖師面壁九年是一種修行形式),而是內心的體悟與堅守,不拘泥於外在的變化,達到一種超越榮辱、常住自在的狀態,整首詩通過自然現象、意象的描繪,深入淺出地闡述了深刻的禪宗思想。

釋祖先

釋祖先,號破庵,廣安新明(今四川廣安)人。俗姓王。幼喪父母,從羅漢院僧德祥出家。出峽依澧州德山涓禪師落髮。遍參諸方,歷謁潙山行、虎丘瞎堂遠、淨慈月堂昌、雙林水庵、烏巨密庵等禪師。後歸蜀,歷住果之清居、梓之望川、夔門臥龍山鹹平等寺。又出峽,歷住常州薦福、真州靈巖、平江秀峯、臨安廣壽慧雲、平江穹窿山福臻、湖州鳳山資福等寺。寧宗嘉定四年卒,年七十六。爲南嶽下十八世,密庵傑禪師法嗣。有《破庵祖先禪師語錄》,收入《續藏經》。事見《語錄》所附宗性撰《行狀》。 祖先詩,以輯自《語錄》及他著的偈頌及《語錄》中單編的偈贊合爲一卷。 ► 6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