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枯魚:乾魚。
- 登俎(zǔ):登上祭器或食器,這裏指被做成食物。「俎」,古代祭祀或宴會時放祭品、食物的器具 。
- 濺濺(jiān jiān):水流聲。
- 跋扈:本指專橫跋扈,這裏指魚能自由遊動。
- 罔疏:漁網的網眼稀疏。「罔」,同「網」。
- 涸澤:乾涸的湖澤。
- 蝦䱉(shā):小蝦。「䱉」,同「鯊」,小魚。
- 魴(fáng)鰥(guān):皆魚名。「魴」,鯿魚的古稱;「鰥」,這裏指一種大魚 。
- 罹患(lí huàn):遭受災難、疾病等 。
- 肆中:市場,店鋪。
- 飧(sūn):熟食,飯食。
- 河伯:傳說中的黃河水神,這裏代表掌管河流的神靈。
翻譯
乾魚還未被送上食器,河水依舊流淌,發出濺濺的聲響。並非這些魚兒能在河中肆意縱橫,只因爲漁網的網眼寬大稀疏,使它們得以暫存性命。乾涸的湖澤裏蝦蟹小魚都已絕跡,魴鰥等大魚因此也遭遇了災禍。這些魚哪怕成爲市場上售賣的貨品也不覺得可惜,甘願被人烹飪後,成爲人們飯桌上的美食。如今魚兒乾死,河水也枯竭了,可那河伯卻始終一言不發。
賞析
這首詩以魚喻人,借物抒情,富有深刻的寓意。開篇描繪枯魚與流淌河水的情景,爲全詩奠定基調。接着通過「非魚能跋扈,罔疏目以寬」暗示一種短暫的「自由」或許只是源於法網的漏洞。「涸澤絕蝦䱉,魴鰥故罹患」描繪環境惡化後魚兒的悲慘遭遇,反映出弱勢羣體在艱難環境中的無奈。詩人以魚對成爲盤中餐的「不惜」進一步強調社會的殘酷和命運的悲慘。詩的結尾「魚枯河亦竭,河伯無一言」,河伯的沉默象徵着權威者面對悲劇的無動於衷,深化了主題,批判了社會的不公和管理者的失職,表達詩人對社會現實的深刻洞察與悲憤之情,其語言質樸卻內涵深刻,引人深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