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二十一日喪子老友梅君 歸自閩中扁舟過慰攜别後所著書見示部帙甚冨余亦以經義考相質并出亡兒摭韻遺稾觀

老夫初失子,痛若遭鞭刑。 騷騷理喪具,裂布帷兩楹。 本爲共命鳥,卒然翦其翎。 天乎獨何罪,此禍丁我躬。 有叟裼裘來,扶杖叩我扃。 袖中出誄辭,書之鵠紋綾。 旣以悼逝者,且用慰頽齡。 申言賢聖阨,難免造化憎。 西河授詩義,不聞子在黌。 尼父成春秋,不聞鯉趨庭。 遺恨古則爾,所以尚達生。 叟言我瞿然,旋收淚一升。 延之西牎坐,試話暌離情。 與叟别八霜,蹤跡如蓬萍。 或淹津門居,或栖皖口城。 北書鴈翮蒼,南書魚尾赬。 兹從閩江至,始獲遂合并。 靑猨長五尺,一袱書手拎。 持籌計長歷,制器窺圎靈。 削木驗日晷,繪圗準方程。 我思古帝治,七政齊璣衡。 下及周女士,咸知列宿名。 束楚抱衾裯,觀象乃宵征。 畢雨箕風揚,武人解辨形。 後丗祕其術,張眼同晦盲。 瑣瑣靈臺郎,曷能測穹冥。 下學理帖括,怠棄夏小正。 百翻兔園冊,足致公孤卿。 昏昏軫蓋中,莫辨一點星。 居然燮陰陽,上應中台明。 三才昧其一,庶績何由凝。 叟書析微茫,該洽純粹精。 惜乎時不用,歲月老笠簦。 我亦志述作,?懷三代英。 流俗是末師,立心壞先型。 埽除詩書序,區别羲文經。 客或立異義,黨附紛譏評。 恨不漢晉儒,驅納咸陽坑。 以兹經義廢,勦說徒相承。 於焉考史籍,旁綜墓碑銘。 下及稗官說,也復掇華菁。 百川趨四瀆,導之入滄溟。 百穀播三農,穫之聚坻京。 先民可不死,身後留名稱。 書成五鳳子,來集軒牎櫺。 蓮有並蔕實,蘭有同心莖。 按之瑞應圖,僉謂斯祥禎。 況記洗兒初,熱湯盆中盛。 有文在其背,曰壽似可徵。 云何凶短折,我心滋不平。 兒兮洵聦慧,閭䣊誇寧馨。 九齡善學書,楷法工撥鐙。 十五嫻詞賦,下筆人皆驚。 視不眩邪色,聽不惑姦聲。 淸心薄嗜慾,生産絶勿營。 性亦勤著書,席研希留停。 請看所排韻,力欲闢榛艿。 凉花帶風露,哀玉明瓏玲。 又如食俊味,盡洗官庖腥。 比於回溪諷,獵史尤縱横。 憶當病少間,黏紙連門屏。 儲書八萬卷,剔蠧捎乾螢。 陳言委時夫,秀句羅元兢。 良由深意苦,甘使定命傾。 先猶木支厦,俄而綆脫缾。 恒幹不久留,所惜目未瞑。 吾家太傅公,淸德踰冰凌。 王父守滇郡,得歸賴贈行。 先人失舊業,恥爲塵垢攖。 負郭無遺田,八口一豆羮。 雖嘗役婢僕,五丗罷笞搒。 人言積善家,降殃顧匪輕。 念此腸九迴,孤憤氣塡膺。 俗傳老婦祭,不修禍所嬰。 我貧無黄羊,何以媚竈陘。 或者童男女,讒口上告天。 又聞道士言,夜必守三彭。 我嬾動堅臥,尸蟲釋拘囹。 或者請于帝,奪我才子年。 魂筮掌巫陽,鬼律著女靑。 寧期意所嚮,務俾才者懲。 將無太山籙,明神未式憑。 第假鬼伯權,好惡初無恒。 修短雖有定,我心終怦怦。 叟也驗歷數,消息可立成。 試爲窮九厄,因之推八紘。 山何戴斷鼇,地何震死鯨。 楓何以膠折,栗何以芽萌。 蓂莢何以落,桐葉何以増。 律何吹黍轉,鐘何應霜鳴。 此何亡也忽,彼何勃焉興。 鄰里皆多男,我何獨孤惸。 叟宜指我迷,喚我夢魘醒。 荅云萬品殊,二氣互陶蒸。 舒慘物不齊,五曹算未能。 呼童開瓷葅,飲叟酒一觥。 冬舂煮麄飯,寒燭燒短檠。 卓午詎忍去,徘徊曝書亭。 呉船闊三板,送之還宛陵。 我詩儻垂和,兼語猶子庚。
拼音
朱彝尊

朱彝尊

朱彝(yí)尊,清代詞人、學者、藏書家。字錫鬯,號竹垞,又號醧舫,晚號小長蘆釣魚師,又號金風亭長。漢族,浙江秀水(今浙江嘉興市)人。康熙十八年(1679)舉博學鴻詞科,除檢討。二十二年(1683)入直南書房。曾參加纂修《明史》。博通經史,詩與王士禎稱南北兩大宗(“南朱北王”);作詞風格清麗,爲“浙西詞派”的創始人,與陳維崧並稱“朱陳”;精於金石文史,購藏古籍圖書不遺餘力,爲清初著名藏書家之一。著有《曝書亭集》80卷,《日下舊聞》42卷,《經義考》300卷;選《明詩綜》100卷,《詞綜》36卷(汪森增補)。所輯成的《詞綜》是中國詞學方面的重要選本。 ► 237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