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盡道:都說。
- 當關用一夫:即「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意,形容地勢險要,一個人就能把守關口。
- 昔人:過去的人,這裏指李牧等曾在此抵禦外敵的將領。
- 捍:抵禦。
- 冒頓(mò dú):秦漢時期匈奴單于名字。
- 稽顙(qǐ sǎng):古時一種跪拜禮,屈膝下拜,以額觸地,表示極度虔誠。這裏指匈奴臣服。
- 李牧:戰國時期趙國名將,長期駐守雁門,抵禦匈奴。
- 不足都:不值得稱道。
翻譯
都說雁門關地勢險要,只要一人把守就能抵禦敵軍。過去的人曾在這裏頑強地抵禦匈奴入侵。如今匈奴前來表示臣服,李牧那樣輝煌的功績在如今的形勢下好像也不值得再大力稱讚了。
賞析
這首詩以雁門關爲切入點,借古喻今。開篇通過「盡道」引出古人對雁門關險要地勢的認知以及往昔在此抵禦匈奴的情形,勾起對歷史上名將戍邊事蹟的回憶。後兩句以「如今」轉折,對比過去與現在形勢,當匈奴前來臣服時,像李牧那樣抵禦匈奴的功績似乎都變得不再突出。這種變化體現時代的變遷與世事的興衰,詩人不只是客觀地陳述歷史與現實,也蘊含着對歷史發展、成敗得失的深刻思考,引發人們對世事變化無常、在不同歷史情境下評價標準改變的感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