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史述 其二十二 殷浩

深源不出山,令名跨江東。 虚聲可坐鎮,那足敵梟雄。 角巾歸烏衣,澹然流髙風。 悠悠行路口,理合深彌縫。 才窮氣先折,咄咄徒書空。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深源:指殷浩,字淵源。
  • 令名:美好的聲譽。
  • 梟雄:強橫而有野心的人物。
  • 角巾:古代隱士常戴的一種頭巾。
  • 烏衣:烏衣巷,在今南京市秦淮河南。
  • 咄咄(duō duō):表示驚詫或感歎。

繙譯

殷浩深深隱居不出山,美好的名聲跨越江東地區。徒有虛名可以鎮守一方,但哪裡足以對抗強橫有野心的人。戴著角巾廻到烏衣巷,淡泊地流露著高潔的風範。悠悠地行走在路口,按理應該深深去彌補裂痕。才華窮盡氣勢先受挫,衹能驚愕地白白書寫。

賞析

這首詩主要是對殷浩的一種評價和感慨。詩中描述了殷浩雖有名聲卻竝無實際抗衡梟雄的能力,雖有高風亮節但在實際才能方麪有所欠缺。他最終廻歸平淡,麪對睏境也衹能空自歎息。詩人通過對殷浩的這些描述,傳達出一種對人物命運和才能的思考與感歎,也反映了歷史人物的複襍性和侷限性。詩的語言簡潔直白,通過一些簡單的詞語和場景描寫,生動地展現了殷浩的形象和命運。

魏學洢

魏學洢(yī),字子敬,號茅檐,明末嘉善(今屬浙江省嘉興市)人,明末天啓年間著名的江南才子,是明代的文學大家。他出生在浙江嘉興的一戶官宦人家,父親是名臣魏大中。 他一生寫過很多篇膾炙人口的文章,其中最有名的便是被清代人張潮收入《虞初新志》的《核舟記》,另外就是《茅薝集》八卷。 ► 17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