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欽叔內翰并寄劉達卿郎中白文舉編修二首 其一

君性我所諳,我心君所知。 凡我之所短,君亦時有之。 謀事恨太銳,臨斷恨太遲。 持論恨太高,徇俗恨太卑。 人道自近始,貧富理不齊。 君自不得飽,欲療何人飢。 乞醯乞諸鄰,聖哲有明譏。 被髮救鄉人,智者所不為。 且如與人交,交有非所宜。 白黑不復擇,豁豁傾心脾。 汎愛豈不可,後悔終自貽。 又如與人言,寧復無失辭。 刺口論成敗,白眼談歌詩。 世故彀黃閒,能不發其機。 聞君作損齋,似覺豪華非。 懲忿與窒慾,百年有良規。 與子各努力,歲晚以為期。
拼音
元好問

元好問

元好問,字裕之,號遺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系出北魏鮮卑族拓跋氏,元好問過繼叔父元格;七歲能詩,十四歲從學郝天挺,六載而業成;興定五年(1221)進士,不就選;正大元年(1224),中博學宏詞科,授儒林郎,充國史院編修,歷鎮平、南陽、內鄉縣令。八年(1231)秋,受詔入都,除尚書省掾、左司都事,轉員外郎;金亡不仕,元憲宗七年卒於獲鹿寓舍;工詩文,在金元之際頗負重望;詩詞風格沉鬱,並多傷時感事之作。其《論詩》絕句三十首在中國文學批評史上頗有地位;作有《遺山集》又名《遺山先生文集》,編有《中州集》。 ► 81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