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

春到桃源人不到。 白发刘郎,误入红云岛。 著意酬春还草草。 东风一夜花如扫。 过眼风花人自恼。 已□寻芳,更约明年早。 天若有情天亦老。 世间原只无情好。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桃源:**源自陶淵明《桃花源記》,是一個與世隔絕的美好地方,此處借指美好的景色之地 。
  • **劉郎 :**唐代劉禹錫,曾寫過「玄都觀裏桃千樹,盡是劉郎去後栽」等詩句,這裏以劉郎自比,指作者自己。
  • **紅雲島:**形容繁花似錦如紅雲籠罩的地方。
  • **着意 :**用心,刻意。
  • **酬春:**欣賞、迴應春天的美好。
  • **草草 :**匆忙、倉促。
  • **風花:**指春天易逝的繁花美景。
  • ****□ :**原詞此處有缺字,難以確切釋義 。

翻譯

春天已經來到這如桃花源般美好的地方,可我卻似乎與好春光總是錯過。我這滿頭白髮之人,好像不經意間來到了如紅雲籠罩般繁花盛開的仙島。本想用心去欣賞、回報這春天的美好,卻又匆匆忙忙敷衍而過。一夜東風吹過,繁花像被掃帚掃過一樣凋零殆盡。那些轉瞬即逝的春花美景,徒然惹人煩惱惆悵。已經錯過了此次尋覓芳景的時機,只能期待着明年早早再來觀賞。都說天如果有情感也會因爲這無盡的傷懷而老去啊,看來世間還是無情反而能少些痛苦和煩惱。

賞析

這首詞蘊含着作者複雜的人生感慨和對時光與美好的眷戀。詞開篇通過「春到桃源人不到」營造出一種錯過美好、時不我待的遺憾氛圍,白髮劉郎的自比更增添了歲月流逝、人生遲暮之感。上闋中「着意酬春還草草,東風一夜花如掃」生動寫出即使有心欣賞春光卻無奈被塵世牽絆,春光易逝的殘酷現實 。下闋「過眼風花人自惱」直接抒發面對轉瞬即逝美好內心的懊惱、不甘。「已□尋芳,更約明年早」既有着對錯過當下的無奈,更有着對未來的期待。而「天若有情天亦老,世間原只無情好」這兩句,則把情感昇華到對人生的一種深刻思索,感慨世間萬物多情往往帶來痛苦,反不如無情來得灑脫,體現出作者在時光、命運面前的痛苦、無奈以及試圖解脫的矛盾心境 。整首詞情感細膩且層層遞進,借景抒情,將作者的人生體悟完美融入對春光易逝的喟嘆之中。

元好問

元好問

元好問,字裕之,號遺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系出北魏鮮卑族拓跋氏,元好問過繼叔父元格;七歲能詩,十四歲從學郝天挺,六載而業成;興定五年(1221)進士,不就選;正大元年(1224),中博學宏詞科,授儒林郎,充國史院編修,歷鎮平、南陽、內鄉縣令。八年(1231)秋,受詔入都,除尚書省掾、左司都事,轉員外郎;金亡不仕,元憲宗七年卒於獲鹿寓舍;工詩文,在金元之際頗負重望;詩詞風格沉鬱,並多傷時感事之作。其《論詩》絕句三十首在中國文學批評史上頗有地位;作有《遺山集》又名《遺山先生文集》,編有《中州集》。 ► 81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