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宜行事虎頭牌 · 第三折
〔攪箏琶〕咱須是關親意,也索要顧兵機。官裏着你戶列簪纓,着你門排畫戟,可怎生不交戰,不迎敵,吃的個醉如泥。情知你便是快行兵姜太公、齊管仲、越范蠡、漢張良,可也管着些甚的。枉了你哭哭啼啼。
〔胡十八〕他則待殢[1]酒食,可便戀聲妓,他那裏肯道把隘口退強賊,每日則是吹笛擂鼓做筵席。(老旦雲)你叔叔老了也。(正末雲)你道叔叔老了,他多大年紀也?(老旦雲)他六十歲了。(正末唱)他恰纔便六十。(雲)姜太公八十遇文王,戊午日兵臨孟水,甲子日血浸朝歌,扶立周朝八百年天下。(唱)他比那伐紂的姜太公,尚兀自還少他二十歲。
〔慶宣和〕則這斷事處,誰教你可便來這裏?這訟廳上可便使不着你那家有賢妻。(雲)着他那屬官每,便道叔叔犯下罪過來,可着媳婦兒來說。(唱)你這個關節兒常好道[2]來的疾。(雲)茶茶,你若不回去呵,(唱)可都枉擘破咱這麪皮,麪皮。
〔步步嬌〕則你這大小屬官,都在這廳階下跪,暢好是一個個無廉恥。他是叔父我是侄,道底來火須不熱如灰[3],你是必再休提。(雲)他是我的親人,犯下這般正條款的罪過來,我尚然殺壞了,你每若有些兒差錯呵,(唱)你可便先看取他這個傍州例。
〔沽美酒〕則見他(忄+敝)(忄+敝)的做樣勢,笑吟吟的強支對。他那裏口口聲聲道是饒過,只我這裏尋思了一會,這公事豈容易。
〔太平令〕我將他幾番家叱退,他苦央及兩次三回。則管裏指官畫吏,不住的叫天吖[4]地。(帶雲)狗兒,(唱)你可向這裏,問你,莫不待替吃。(狗兒雲)我替吃,我替吃。(正末雲)你替吃,令人,你安排下大棒子者。(唱)我先拷的你,拷的你腰截粉碎。
〔雁兒落〕你暢好是腕頭有氣力,我身上無些意。可不道廚中有熱人,我共他心下無仇氣。
〔得勝令〕打的來一棍子一刀錐,一下起一層皮。他去那血泊裏難禁忍,則着俺校椅上怎坐實。他失誤了軍期,難道他沒罪誰擔罪。(雲)打了多少也?(經歷雲)打了三十也。(正末唱)纔打到三十?赤瓦不剌海[5],你也忒官不威牙爪威。
〔鴛鴦煞〕你則合眠霜臥雪驅兵隊,披星帶月排戈戟。你也曾對咱盟咒再不貪杯,唱道[6]索記前言,休貽後悔。誰着你旦暮朝夕,嘗吃的來醺醺醉,到今日待怨他誰。這都是你那戀酒迷歌上落得的。(衆隨下)
拼音
注釋
[1].殢(tì替):滯留;留戀。
[2].常好道:正是。常好,也作暢好。
[3].底來火須不熱如灰:元代俗語,這裏用以比喻叔侄關係親於一般人。
[4].吖(ā):呼喊。
[5].赤瓦不剌海:女真語,意即該死的,該打的。
[6].唱道:正是。
賞析
《虎頭牌》共四折,全劇結尾,山壽馬對處理銀住馬的案件,作了這樣的總結:“非是我全不念叔侄恩情,也只爲虎頭牌法度非輕。今日個將斷案從頭說破,方知道忠與孝元自相成。”這四句話畫龍點睛,揭示了《虎頭牌》的戲劇衝突的關節和作者旨意之所在。劇中的山壽馬和銀住馬,既是叔侄,又是上下級。山壽馬本是由叔、嬸“似親兒般訓,演習的武與文”。如今,叔叔犯了罪,身爲大元帥、又有皇上所賜“便宜行事虎頭牌”的侄兒該怎麼辦?劇作圍繞着情與法、忠與孝之間的矛盾,展開衝突,歌頌了山壽馬以國家利益爲重,執法嚴明,不徇私情的高尚品性,也宣揚了“忠與孝元自相成”的倫理道德。
《虎頭牌》的主題是嚴肅的,但作者採用了喜劇的手法。全劇立意不凡,發人深思;又妙趣橫生,耐人尋味。同時,劇作敷衍女真族的故事,描繪了女真人的習俗,又能“以女真人音聲歌之”(周德清《中原音韻》),從內容到形式富有女真族的特殊色彩。
第三折是全劇的高潮,這裏所選的九支曲子,集中地刻畫了山壽馬的鐵面無私,不枉法,不徇私的高尚品性,熱情地歌頌了他那“罰不擇骨肉,賞不避仇讎”的可貴精神。
當銀住馬被押到帥府,依法判處死刑,即將問斬之際,山壽馬面對哭哭啼啼的叔父,唱了〔攪箏琶〕。在這支曲子中,山壽馬劈頭就表明了自己的態度:儘管叔侄情“關親意”,但銀住馬作爲一個犯了罪的下級軍官,必須“顧兵機”(按軍紀法辦)。然後,指出了銀住馬的罪狀:身負重任,玩忽職守,丟失了夾山口子。他強調銀住馬被判死刑,是咎由自取,即使有姜太公、管仲、范蠡、張良的才略和本領,如今也毫無用處了。這裏列舉這些歷史名人,並非故意掉書袋,而是說明依法處分罪犯,理所當然,任何人都不能例外。末句特別指出,哭哭啼啼更是枉然。其潛臺詞是,我身爲大元帥,且有“便宜行事虎頭牌”,決不因與你“關親意”而不顧“兵機”。
元帥下令行刑,嬸嬸慌忙跪求:看在“俺兩口兒擡舉的你長立成人,做偌大官位”,“可怎生免他項上一刀,看老身麪皮,只用杖子裏戒飭他後來”。〔胡十八〕是山壽馬對嬸嬸跪求的回答。他指出銀住馬“殢酒食”,“戀聲妓”,失職犯法,罪不可饒。並援引姜太公八十歲伐紂建奇功,批駁了嬸嬸的“叔叔老了”才犯罪的說法。山壽馬尊敬嬸嬸,但叔叔犯罪“這個是軍情事,饒不的”。嬸嬸無奈,便請茶茶小姐去勸說。山壽馬一見妻子來到“訟廳上”,頓時聲色俱厲地怒斥茶茶道:“這三重門是你婦人家管的?誰慣的你這般粗心大膽哩?”山壽馬是愛妻子的,但他決不允許妻子插手軍務,更反對她通“關節兒”。一曲〔慶宣和〕,表明他決不因夫妻之情而枉法,並警告她:若不回去,他便要翻臉不認人了。這看來似乎冷酷無情,卻有力地表現了山壽馬秉公辦事、不徇私情的性格特點。
在嬸嬸跪求和茶茶勸說都告失敗之後,衆屬官亦一齊求情。他們指出處死銀住馬,“雖足見相公執法無私,然而於國盡忠,於家不能盡孝”,希望元帥“將法度也須斟酌”。〔步步嬌〕是山壽馬對衆官的答覆,他指責大小屬官“無廉恥”,警告他們以後如犯罪,銀住馬就是“傍州例”,別指望自己的庇護。在屬官稟告了銀住馬已奪回“人口牛羊馬匹”之後,山壽馬改判銀住馬杖一百。這時,劇作插入了都管狗兒自願替銀住馬吃棍子的關目。狗兒是元帥的心腹隨從,“不問什麼勾當,但憑狗兒說的便當了”。可是,當狗兒要求主人“看着狗兒麪皮休打他”時,山壽馬便下令痛打了狗兒六十棍。〔沽美酒〕和〔太平令〕,從山壽馬眼裏生動地描繪了狗兒求情的情景:他嬉皮笑臉,苦苦央求,山壽馬“幾番家叱退”,他仍然“指官畫吏”,“叫天吖地”,放肆撒潑。狗兒以爲如此一“鬧”一“惱”,一向對他另眼相看的元帥就會饒了銀住馬。想不到結果代吃了六十大棍,痛得狗兒捧着屁股狼狽跌出大廳。狗兒替打的關目,採用插科打諢的方式,既增添了喜劇情趣,又突出了山壽馬的執法如山,並非畫蛇添足,可謂神來之筆。
狗兒代吃了六十棍,銀住馬還得捱打四十棒。山壽馬下令行刑,〔雁兒落〕和〔得勝令〕寫出了叔叔捱打過程中山壽馬的內心活動。“我共他心下無仇氣”,爲了嚴肅軍紀,並讓官兵們“看取他這個傍州例”,山壽馬毫不猶豫地下令痛打銀住馬。打到三十棍時,“他去那血泊裏難禁忍,則着俺校椅上怎坐實”。堅強的大元帥也於心不忍了,但想到“失誤軍期”,有罪當罰,便下令再打。這種心理活動真實地表現了山壽馬性格的多面性。銀住馬被打四十棍之後,這件公案便了結了。此時,山壽馬決定來日與叔叔“暖痛”,並且找出了叔叔犯罪的根源。〔鴛鴦煞〕就寫山壽馬爲叔叔總結了血的教訓:“貪杯”導致玩忽職守,“戀酒迷歌”後患無窮。
劇中的山壽馬既重視軍法,又講究情義;既忠於職守,又不忘孝道,是個治軍有方的大元帥,看重人情的好後輩。第三折的這些曲子,對於山壽馬性格主導面的刻畫是成功的,因此一個鐵面無私、不徇情枉法的元帥形象便樹立起來了。同時,對山壽馬性格的另一側面也有所表現。劇本第四折寫了山壽馬主動登門爲叔叔“暖痛”,向嬸嬸“謝罪”,刻畫了他的知恩圖報,恪守孝道,而第三折末則已爲此作了很好的鋪墊。
《錄鬼簿》賈仲明補輓詞,稱讚李直夫是“德興秀氣直夫”。李氏的“秀氣”,在《虎頭牌》中也有所體現。這一折中的曲詞,在本色當行、質樸自然中洋溢着一股獨具風韻的“秀氣”;而這種“秀氣”,與李氏善於熔方言、俗語、女真語和書面常用語於一爐的技巧是分不開的。如〔攪箏琶〕和〔鴛鴦煞〕中,“戶列簪纓”、“門排畫戟”、“眠霜臥雪”、“披星帶月”、“旦暮朝夕”等,是書面常用語;“吃的個醉如泥”、“哭哭啼啼”、“再不貪杯”、“吃的來醺醺醉”、“今日待怨他誰”、“戀酒迷歌上落得的”等,則是口頭俗語。兩者融合在一起,不見斧鑿之痕,顯得自然流暢。使這兩支曲子,既明白如話,又言簡意賅。又如〔沽美酒〕中,作者用“(忄+敝)(忄+敝)”形容狗兒的“做樣勢”,用“笑吟吟”形容狗兒的“強支對”,把狗兒爲銀住馬說情時的神情動作,描繪得惟妙惟肖。同時,又用“他那裏”和“我這裏”作對照,揭示了山壽馬見到狗兒這副可笑樣子的內心反應。另外,“底來火須不熱如灰”、“廚中有熱人”、“官不威牙爪威”等俗語,也用得恰到好處;而〔得勝令〕中插一句女真語“赤瓦不剌海”,與第二折中用女真曲子一樣,增添了此劇用女真曲、語寫女真故事的特殊藝術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