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公亭記

· 曾鞏
君子之於己,自得而已矣,非有待於外也。 然而曰疾沒世而名不稱焉者,所以與人同其行也。 人之於君子,潛心而已矣,非有待於外也。 然而有表其閭,名其鄉,欲其風聲氣烈暴於世之耳目而無窮者,所以與人同其好也。 內有以得諸己,外有以與人同其好,此所以爲先王之道,而異乎百家之說也。 隨爲州,去京師遠,其地僻絕。 慶曆之間,起居舍人、直龍圖閣河南尹公洙以不爲在勢者所容謫是州,居於城東五里開元佛寺之金燈院。 尹公有行義文學,長於辨論,一時與之遊者,皆世之聞人,而人人自以爲不能及。 於是時,尹公之名震天下,而其所學,蓋不以貧富貴賤死生動其心,故其居於隨,日以考圖書、通古今爲事,而不知其官之爲謫也。 嘗於其居之北阜,竹柏之間,結茅爲亭,以茇而嬉,歲餘乃去。 既去而人不忍廢壞,輒理之,因名之曰尹公之亭。 州從事謝景平刻石記其事。 至治平四年,司農少卿贊皇李公禹卿爲是州,始因其故基,增庳益狹,斬材以易之,陶瓦以覆之,既成,而寬深亢爽,環隨之山皆在几席。 又以其舊亭峙之於北,於是隨人皆喜慰其思,而又獲遊觀之美。 其冬,李公以圖走京師,屬予記之。 蓋尹公之行見於事、言見於書者,固已赫然動人,而李公於是又侈而大之者,豈獨慰隨人之思於一時,而與之共其樂哉!亦將使夫荒遐僻絕之境,至於後人見聞之所不及,而傳其名、覽其跡者,莫不低迴俯仰,想尹公之風聲氣烈,至於愈遠而彌新,是可謂與人同其好也。 則李公之傳於世,亦豈有已乎!故予爲之書,時熙寧元年正月日也。
拼音
曾鞏

曾鞏

宋建昌軍南豐人,字子固,世稱南豐先生。曾易佔子。仁宗嘉祐二年進士。少有文名,爲歐陽修所賞識,又曾與王安石交遊。累官通判越州,歷知齊、襄、洪、福諸州,所至多有政績。神宗元豐三年,判三班院,上言以節用爲理財之要。次年,加史館修撰,典修五朝國史,管勾編修院,旋擢中書舍人。曾校理《戰國策》、《說苑》、《新序》、《列女傳》等典籍。尤擅散文,爲唐宋八大家之一。追諡文定。有《元豐類稿》。 ► 4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