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廬山黃崖遇雨記
注釋
註釋
- 星子:縣名。
- 箯輿:bān yú,竹轎。
- 尼:ní,阻止。
- 彭蠡湖:péng lǐ hú,鄱陽湖古稱。
- 唶:zuō,讚歎。
- 謈:bó,因痛而呼叫。
翻譯
甲辰年春天,將要去遊廬山。星子縣的丁縣令告訴我說:「廬山的美景,黃崖是最突出的。」我於是先在開先寺觀看瀑布,結束後,就前往黃崖。黃崖險峻並且高,乘坐竹轎上升,奇峯層層重疊像旗幟鑼鼓武器盔甲從天上扔下來,那氣勢彷彿要壓住自己,不敢擡頭看;但貪戀它的奇景,又不肯不擡頭看。屏着氣登上山頂,有個舍利臺,正對着香爐峯。又看到了瀑布,如同良友再次相逢,即使看一百次也不會厭煩。隨後往下走,到了三峽橋。兩座山夾着溪水,水從東邊流來,巨石阻擋着它,小塊石頭阻止着它,水憤怒地號叫着噴涌着。橋下有宋代祥符年間的石碑,仔細看了很久,然後到棲賢寺住宿。第二天聽到了雷聲,不久天晴了,就前往五老峯。路漸漸陡峭起來,走了大概五里多,回頭看鄱陽湖,帆船的桅杆排列着,自己所坐的船,隱隱約約可以看見。正在徘徊的時候,大雨突然襲來,雲氣噴涌,人面對面都互相不認識。轎伕把雲當作地面,多次踏空幾乎要摔下去。引領路的裏保,跑去避雨遠遠躲開了,大聲呼喊,沒有一點回應。天色漸漸昏暗變黑,雨更加猛烈,不知道今晚該投宿在哪裏。轎伕碰到石頭摔倒,我也摔倒了,幸好沒有受傷。行李越被打溼就越重,挑夫呼號着,家僮互相埋怨責怪,有哭泣的。我向來豪放,到這時也不能不感到害怕。徘徊了很久,還靠近着極深的山谷。忽然樹林外遠遠地有拿着火把的人走來,如同陷入黑海里看到了神燈,急忙向前奔過去,原來是萬鬆庵的老和尚拄着柺杖來迎接,讚歎說:「等了你們很久了,可惜你們走錯了十幾里路啊。」燒柴烤衣服,看到屋上插着柳枝,才知道這天是清明節。第二天下雪,冰條封住了山,腳踩上去發出碎玉的聲音。看不到五老峯沒法上去,轉身向東下去,走了十幾裏,看到三座大峯像牆壁一樣矗立在溪邊,那下面的水潺潺流動。我下車扔石頭進去,過了很久都很安靜,想來非常深,所以過了幾十刻鐘還沒到底呢?旁邊堆積的石柱礎和碎瓦片不計其數,懷疑就是古代大林寺的舊地基。轎伕說:「不是的,這是石門澗罷了。」我笑着對霞裳說:「考據的學問,不能和轎伕爭論長短,姑且保留他的說法有什麼害處呢!」最後到了天池,觀看鐵瓦,就在黃龍寺住宿。和尚告訴我說:「從萬鬆庵到這裏,已經陡峭地下降了兩千丈了。」問遇到雨最危險的地方叫什麼名字,回答說犁頭尖。我五年遊山都很快樂,只有這次很辛苦,特意記錄下來。
賞析
這篇文章生動地描繪了作者遊廬山黃崖的經歷,包括沿途所見的奇景,如險峭的黃崖、奇特的山峯、壯觀的瀑布等。同時,也詳細記敘了遭遇大雨時的驚險狀況和種種困難,如轎伕幾乎失足、迷失方向等,讓讀者感受到旅途的艱辛與不易。文章語言簡潔明快,生動形象,如「奇峯重累如旗鼓戈甲從天上擲下」等描寫,極具畫面感。全文不僅展現了廬山景色的壯美,也體現了作者在困境中的心態變化,是一篇富有情趣和韻味的遊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