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喜雨

天心本至仁,生意豈有息。 粵從書夏五,甘霔絕點滴。 涼風自西來,時送中夜濕。 田腹泯龜文,屋角掛龍骨。 我稷與我黍,實穎而實栗。 屢豐固難望,一飽或可必。 豈惟曾孫庾,如坻亦如櫛。 滯穗不斂穧,可續窮民食。 但虞耗鼠雀,尤恐資螟螣。 願減漢民租,少裕東南力。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天心:指上天的心意。
  • 至仁:極仁慈。
  • 生意:生機,生命力。
  • 粵從:自從。
  • 夏五:泛指夏季五月。
  • 甘霔(shù):甘霖,及時雨。
  • 中夜:半夜。
  • 田腹:田地裏。
  • 泯(mǐn):消滅,消失。
  • 龜文:指田地乾裂呈現出的龜甲狀紋路。
  • 龍骨:水車,舊時農田灌溉工具。
  • 稷(jì)、黍(shǔ):都是古代的糧食作物 。
  • 實穎(yǐng)而實慄:指莊稼穗粒飽滿。穎,禾穗的末端;慄,堅實。
  • 屢豐:連年豐收。
  • 曾孫:在古代常用來指貴族、王室子孫,這裏代指統治者。
  • 庾(yǔ):穀倉。
  • 坻(chí):水中的小洲,這裏形容糧食堆積高。
  • 櫛(zhì):梳子、篦子的總稱,這裏形容糧食像梳齒一樣密密麻麻。
  • 滯穗:遺留在田間的穀穗。
  • 斂穧(jì):把割下的稻穗收攏。
  • 螟螣(téng):兩種害蟲名,螟蟲和螣蟲,常用來比喻爲害人民的人。

翻譯

上天之心本是極其仁慈的,萬物的生機怎會有停止的時候。 自從進入夏季五月,甘霖就點滴未下。 涼爽的風從西邊吹來,半夜時分時時帶來溼潤之意。 田地裏乾裂的龜紋漸漸消失不見,屋角的龍骨水車也不再忙碌。 我們種的稷和黍,穗粒飽滿又堅實。 連年豐收固然難以期望,讓百姓吃上一頓飽飯或許能夠實現。 豈止是王公貴族的穀倉,糧食堆積得像小洲一樣高,又如同梳齒那麼密。 田間遺落的穀穗不用收聚起來,便可以讓窮苦百姓得以接續度日。 只是擔憂老鼠和麻雀來損耗糧食,尤其害怕螟蟲和螣蟲等來肆虐。 希望能減輕百姓的賦稅,讓東南地區民衆的財力稍微寬裕一些。

賞析

這首詩圍繞立秋時節下雨展開。開始感慨上天的仁慈和萬物的生機,體現詩人對生命延續的深刻認知。接着描述此前乾旱之景,與後文的喜雨形成對比。立秋時分涼風吹來帶來溼潤,描繪出喜雨的及時到來,以及雨後田間景象和莊稼的良好狀態,給人帶來喜悅和希望。詩中既提到豐收有望對民生的積極影響,從貴族穀倉滿盈到窮苦百姓能靠遺穗飽腹,又表達了對糧食遭受鼠雀和蟲害的擔憂,反映出詩人對農業生產的關注。最後詩人提出減輕賦稅的願望,體現了他關心百姓疾苦、希望民生得到改善的情懷,使整首詩不僅是對立秋喜雨的記錄,更上升到對社會現實和人民生活的思考層面,具有一定的思想深度和人文關懷。

衛宗武

宋嘉興華亭人,字淇父,號九山。理宗淳祐間歷官尚書郎,出知常州。罷歸,以詩文自娛。宋亡不仕。有《秋聲集》。 ► 40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