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高翥(zhù):南宋詩人。
- 隨分:隨便、隨意。
- 課兒:督促兒女讀書。
- 三徑:漢代蔣詡隱居後,在院裏竹下開了三條小路,只與少數友人交往。後以「三徑」代指隱士居住的地方,也指家園。
- 長者車:顯貴者所乘之車。這裏指達官貴人來訪。
翻譯
歸來之後我成了疲憊的遊子,隨意而安地享受着悠閒的家居生活。虔誠地爲供奉的佛像換上新水,督促兒女溫習舊日誦讀的書籍。家園裏那象徵高潔的三徑菊花已經荒蕪,姑且種下一園子的蔬菜。日常來往的大多是左鄰右舍,並沒有達官貴人乘車到訪。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歸來後的閒適生活景象,透露出一種淡泊名利、安於平淡的心境。開篇點明歸來後的狀態是「倦客」,接着通過「隨分樂閒居」表明一種安於現狀的豁達。「供佛換新水,課兒溫舊書」細膩地刻畫日常家中的瑣事,寧靜而又充滿生活氣息,體現出內心的平和。 「已荒三徑菊」象徵曾經的高遠志向或許已被時光掩埋,頗有物是人非之感,「且種一園蔬」則轉而描寫當下踏實的生活,反映出詩人接受現實、專注當下的態度。最後「來往多鄰舍,餘無長者車」進一步強調生活圈子的平實普通,沒有與權貴往來,突出了詩人遠離喧囂、享受寧靜生活的淡泊情趣 ,整首詩語言質樸,情感真摯,勾勒出一幅悠然自得的村居生活畫卷。

高翥
高翥,初名公弼,後改名翥。字九萬,號菊磵(古同“澗”),餘姚(今屬浙江)人。遊蕩江湖,是江湖詩派中的重要人物,有“江湖遊士”之稱。高翥少有奇志,不屑舉業,以布衣終身。他遊蕩江湖,專力於詩,畫亦極爲出名。晚年貧困潦倒,無一椽半畝,在上林湖畔搭了個簡陋的草屋,小僅容身,自署“信天巢”。72歲那年,遊淮染疾,死於杭州西湖。與湖山長伴,倒是遂了他的心願。
高翥是江湖詩派中較有才情的詩人。他的一些詩具有民歌風味,如《秋日田父辭二首》寫農村風俗,語言樸素自然;《春情四首》如民間情歌;《無題》詩也寫得與竹枝詞相彷彿,如:“風竹蕭蕭淡月明,孤眠真個可憐生。不知昨夜相思夢,去到伊行是幾更?”他擅長以平易自然的詩句寫出尋常不經意的景色,如“草色溪流高下碧,菜花楊柳淺深黃”(《曉出黃山寺》),把草色和溪流、菜花和楊柳這些常見的景物寫得相映成趣。《多景樓》以深秋晚景襯托故國之思,筆致雅淡。所著《菊磵小集》,有《南宋羣賢小集》本,《信天巢遺稿》,《四庫全書》中收錄他的《菊澗集》1卷。
► 19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