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無計:沒有辦法。
- 留連:留戀,捨不得離開。
- **爭來:怎來,怎麼會。 **
- 斷送:葬送、消磨。
- 着色:塗上顏色,這裏指春天山林換上新綠。
- **謾興:隨興而發,漫不經心寫成。 **
- **因循:守舊、拖延,這裏指懶散不願意做事。 **
翻譯
沒有辦法能夠將時光挽留,怎麼就到了要把春天葬送的時候。整日裏落花飄零伴隨着細雨,溪水潺潺流淌倒映着一片白雲悠悠。山間鳥兒急切地啼叫,彷彿在呼喚着誰的名字,林梢已換上了嶄新的翠綠顏色。偶然間吟成這首詩不過是隨意之作,我生性慵懶,諸多事情都拖延着不做。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時光流逝、春天離去的惆悵之情。開篇「無計留連日,爭來斷送春」,直接抒發留春無策的無奈,奠定了全詩的傷春基調。「落花終日雨,流水一溪雲」描繪出一幅殘春的悽美畫面,落花遇雨,流水載雲,動靜結合,營造出一種幽寂而略帶傷感的氛圍,進一步渲染了春天離去的寂寥。「山鳥呼名急,林梢着色新」則從聽覺和視覺角度,寫出山林的生機,山鳥的叫聲似乎增添了幾分喧囂,與前面的寧靜形成對比,林梢新綠暗示着季節的更迭,新景中又蘊含着時光流逝的感慨。尾聯「詩成真謾興,吾懶事因循」,詩人直言寫詩只是興之所至,又以自己慵懶因循之事,透出一種對生活消極放任的態度,似是在借春日消逝之感傷表達對人生的一種倦怠。整首詩情景交融,情感細膩且複雜,借景抒情,景中含情,自然流暢又蘊含深沉的意趣 。

高翥
高翥,初名公弼,後改名翥。字九萬,號菊磵(古同“澗”),餘姚(今屬浙江)人。遊蕩江湖,是江湖詩派中的重要人物,有“江湖遊士”之稱。高翥少有奇志,不屑舉業,以布衣終身。他遊蕩江湖,專力於詩,畫亦極爲出名。晚年貧困潦倒,無一椽半畝,在上林湖畔搭了個簡陋的草屋,小僅容身,自署“信天巢”。72歲那年,遊淮染疾,死於杭州西湖。與湖山長伴,倒是遂了他的心願。
高翥是江湖詩派中較有才情的詩人。他的一些詩具有民歌風味,如《秋日田父辭二首》寫農村風俗,語言樸素自然;《春情四首》如民間情歌;《無題》詩也寫得與竹枝詞相彷彿,如:“風竹蕭蕭淡月明,孤眠真個可憐生。不知昨夜相思夢,去到伊行是幾更?”他擅長以平易自然的詩句寫出尋常不經意的景色,如“草色溪流高下碧,菜花楊柳淺深黃”(《曉出黃山寺》),把草色和溪流、菜花和楊柳這些常見的景物寫得相映成趣。《多景樓》以深秋晚景襯托故國之思,筆致雅淡。所著《菊磵小集》,有《南宋羣賢小集》本,《信天巢遺稿》,《四庫全書》中收錄他的《菊澗集》1卷。
► 19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