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家藏靈飛經真跡

狐鳴篝火眩妖符,巨石風刀事有無。 敢遣過江衣褶在,烽煙澒洞滿皇都。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靈飛經:道教經名,主要闡述存思之法。
  • 翁同和:晚清政治家、書法家。
  • 狐鳴:指用像狐狸鳴叫一樣的聲音來迷惑人。
  • 篝火:用竹籠罩着的火。
  • :迷惑、迷亂。
  • 妖符:邪惡的符咒。
  • 巨石風刀:比喻形勢的險惡或艱難。
  • 敢遣:怎敢派遣。
  • 衣褶:衣服的褶皺。
  • 烽煙:指戰爭或戰亂的煙火。
  • 澒(hòng)洞:瀰漫無際。
  • 皇都:京城,首都。

翻譯

用像狐叫和篝火搞出的迷惑人的邪惡符咒,如巨石和狂風般險惡的事情不知是否存在。怎敢讓渡過江的衣服褶皺還在,戰爭的煙火瀰漫無際充滿了京城。

賞析

這首詩可能表達了對某種神祕或怪異現象以及當時社會局勢複雜動盪的思考和感慨。詩中通過「狐鳴篝火」「妖符」等營造出神祕而不安的氛圍,「巨石風刀」則強化了局勢的嚴峻和艱難。以「敢遣過江衣褶在」暗示一些過往的存在或延續,而「烽煙澒洞滿皇都」更是生動地描繪出京城被戰亂煙火所籠罩的情景,反映出一種對動盪不安狀態的深深憂慮和無奈。整體意境深沉而略顯壓抑,引人深思。

翁同和

清江蘇常熟人,字叔平,晚號瓶庵居士,又號鬆禪。翁心存子。咸豐六年一甲一名進士,授修撰。同光兩朝皆爲帝師。歷內閣學士、左都御史、刑、工部尚書,官至軍機大臣,總理各國事務大臣、協辦大學士、戶部尚書。參機務。中日戰爭時,與李鴻藻主戰。和議起,力爭改約稿。戊戌間以贊助新政罷官革職,交地方官嚴加管束。卒於家。宣統元年復原官。工書法,著有《瓶廬詩文稿》、《翁文恭公日記》 ► 11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