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亭怨慢 · 雁
結多少悲秋儔侶,特地年年,北風吹度。紫塞門孤,金河月冷,恨誰訴?回汀枉渚,也只戀江南住。隨意落平沙,巧排作、參差箏柱。
別浦,慣驚移莫定,應怯敗荷疏雨。一繩雲杪,看字字懸針垂露。漸欹斜、無力低飄,正目送、碧羅天暮。寫不了相思,又蘸涼波飛去。
拼音
名句
譯文
北風年年有意吹到塞外,悲秋的大雁結成伴侶將飛向南方。寂寥的關塞,廣漠的天空,滿腔的哀怨向誰傾訴呢?雁羣飛過水灘,越過水中的沙洲,只是戀着江南的故土,它們落在沙灘上象是箏上參差錯落的弦柱。
雁羣飛薊水濱,落下又驚起,似乎敗荷疏雨都使雁羣驚恐不安。大雁升空繼續高飛遠去,它們象一條繩懸掛雲端。雁羣飛得疲憊了,在暮色蒼茫的天際漸漸欹斜低飄:但對江南的相思縈繞於心,它們沒有停留下來。又蘸着冷風離去。
注釋
儔(chóu)侶:伴侶。
紫塞:指長城。此處泛指北方塞外。
金河:指秋空。古代以陰陽五行解釋季節演變,秋屬金,所以稱秋空爲金河。
回汀枉渚:汀,水邊平地。渚:水中小洲。回,枉:彎曲的形狀。
箏柱:指箏上的弦柱。此處用以形容大雁飛行的隊形。
浦:水濱。
一繩雲杪(miǎo):形容大雁排成一字形飛向天邊。
欹(qī)斜:傾斜不平。
序
《長亭怨慢·雁》是清代朱彝尊寫的一首詞。這首詠物詞,借詠大雁南飛,抒發作者亡國與身世之感。上片寫雁兒被迫從塞北飛往江南的情景。下片寄託了作者的無限感慨。作者觀察細緻,體物入微。全詞委婉含蓄,寄喻殊深。
賞析
大雁南飛是詩人騷客常常寄興情思的題目,本篇詠雁,‘卻別有一種悽婉哀愁的格調,抒發了一種相思而又非相思的、難以排遣又難以說清的情懷。它題詠的是雁,說得具體一點則是秋雁。
全詞字面,均扣住“雁”字來寫:既有對羣雁憩息時的靜態描述,如“隨意落平沙,巧排作、參差箏柱”,又有對雁陣飛行時的動態勾勒,如“一繩雲杪,看字字、懸針垂露”;既有形象的外觀描寫,如“漸欹斜、無力低飄”,也有逼真的心理刻畫,如“慣驚移莫定,應怯敗荷疏雨”;既有一般的白描手法,如“回汀枉渚,也只戀、江南住”,還有曲折的典故運用,如“紫塞門孤,金河月冷”從而生動細緻地描繪出了一幅大雁南飛的畫圖。而時當金秋,卻是滿眼的北風、冷月,孤門、敗荷,疏雨,暮色,成羣的大雁排成不同的隊形,在略作休息之後又疲倦地向南飛去,這裏面充滿着蒼涼悲悽的氣氛。
縱觀全詞,它的主題思路由雁及人,又由人而推及故國淪亡的背景,從而形成了一個近遠淺深逐層遞進的多層面體。這即使作品的主題得到了深化,又使作品產生出強烈的立體感,增加了作品的藝術感染力。

朱彝尊
朱彝(yí)尊,清代詞人、學者、藏書家。字錫鬯,號竹垞,又號醧舫,晚號小長蘆釣魚師,又號金風亭長。漢族,浙江秀水(今浙江嘉興市)人。康熙十八年(1679)舉博學鴻詞科,除檢討。二十二年(1683)入直南書房。曾參加纂修《明史》。博通經史,詩與王士禎稱南北兩大宗(“南朱北王”);作詞風格清麗,爲“浙西詞派”的創始人,與陳維崧並稱“朱陳”;精於金石文史,購藏古籍圖書不遺餘力,爲清初著名藏書家之一。著有《曝書亭集》80卷,《日下舊聞》42卷,《經義考》300卷;選《明詩綜》100卷,《詞綜》36卷(汪森增補)。所輯成的《詞綜》是中國詞學方面的重要選本。
► 2378篇诗文
朱彝尊的其他作品
- 《 雜詩二十首 其六 (壬午) 》 —— [ 清 ] 朱彝尊
- 《 花发沁园春 王湛求方伯招同恽含万、姚注若、周雪客诸子饮郝园 》 —— [ 清 ] 朱彝尊
- 《 灘行口號六首 其二 (丙申) 》 —— [ 清 ] 朱彝尊
- 《 折桂令 其四 正宮 》 —— [ 清 ] 朱彝尊
- 《 凤凰台上忆吹箫 答曹秋岳侍郎 》 —— [ 清 ] 朱彝尊
- 《 次韻贈沈上舍(癸亥) 》 —— [ 清 ] 朱彝尊
- 《 題退谷(辛亥) 》 —— [ 清 ] 朱彝尊
- 《 祝英台近·送叶道子之官临清卫 》 —— [ 清 ] 朱彝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