齒落
韓公四十五,已賦齒落詩。
呀然頓崩弛,存者皆浮危。
我今恰半百,衰暮固其時。
一齒闕當門,摵其秋葉飛。
感茲生有涯,撫枕中夜悲。
伊人未聞道,文與百世期。
吾今食粟耳,將隨野草萎。
聖路千萬里,加鞭猶可遲。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韓公:指韓愈,這裏以韓愈的人生經歷爲參照。
- 呀然:形容牙齒脫落時的空缺樣子 。
- 崩弛:原指堤壩、橋樑等毀壞,這裏指牙齒脫落。
- 浮危:鬆動危險 。
- 恰半百:正好五十歲。
- 衰暮:衰老暮年。
- 闕當門:門牙缺失。 闕(quē):空缺。
- 摵其: 形容物體顫動、飄落的聲音。這裏指牙齒脫落如秋天葉子飄落。 摵 (sè)
- 生有涯:生命是有限的。出自《莊子·養生主》「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 。
- 中夜:半夜。
- 伊人:那個人,這裏指韓愈。
- 聞道:領悟正道。
- 文與百世期:文章期待流傳後世。
- 食粟:吃糧食,這裏比喻無所作爲地活着 。
- 聖路:追求聖人之道的路途。
- 加鞭:加勁趕馬,比喻努力前進 。
翻譯
韓愈四十五歲的時候,就已經寫了關於牙齒脫落的詩。 那時他的牙齒猛然間紛紛脫落,剩下的也都鬆動不穩。 如今我剛好五十歲,衰老暮年本也是到了這個時候。 一顆門牙缺落在當口,掉落時恰似秋天飄零的樹葉簌簌作響。 感慨生命原來如此有限,夜裏靠着枕頭滿心悲慼。 韓愈沒能徹悟正道,卻有望文章百世流傳。 而我如今只是庸庸碌碌地吃着糧食度日,不久將會像野草般枯萎消逝。 儘管追求聖人之道路途遙遠有千萬裏,現在奮力加鞭前行或許還不算晚。
賞析
這首詩以詩人自身牙齒脫落這件日常小事,引發了深沉的生命感慨。詩人先以韓愈四十五歲寫齒落詩作爲鋪墊,自然地引出自己五十歲牙齒脫落的情境。通過對牙齒脫落細節的描寫,如「呀然頓崩弛,存者皆浮危」「一齒闕當門,摵其秋葉飛」,形象地表現出身體的衰老變化,這種衰老引發了詩人對生命有限性的深刻感懷,「感茲生有涯,撫枕中夜悲」直接抒發內心的悲哀。
詩中將自己與韓愈對比,認爲韓愈雖未聞道卻能以文傳百世,而自己卻碌碌無爲,「吾今食粟耳,將隨野草萎」充滿了對自身現狀的不滿與惆悵。不過,詩的最後「聖路千萬裏,加鞭猶可遲」又陡然一轉,顯示出詩人並未完全陷入消極,儘管年已半百,仍有想要積極進取,踏上追求聖人之道征程的決心。整首詩情感起伏,既有對衰老和生命短暫的悲嘆,又有不甘庸碌、力求奮進的情志,展現了詩人複雜而真實的內心世界和對人生價值的執着探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