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明遠書塾與蔣平仲張伯成清話

· 仇遠
霜晴泛渚狎輕鷗,人物欣逢古太丘。 喬木故家猶昨日,寒花老圃正清秋。 尊開北海心先醉,燭盡西窗話不休。 笑我一身閒未得,又隨新雨上歸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霜晴:霜後的晴天。
  • 泛渚:在水中沙洲上泛舟。
  • (xiá):親近,親昵。
  • 輕鷗:輕盈的鷗鳥。
  • 人物:這裡指朋友或同伴。
  • 古太丘:古代的丘陵,這裡可能指歷史悠久的地方。
  • 喬木:高大的樹木。
  • 故家:舊時的家園。
  • 寒花:耐寒的花。
  • 老圃:老園子,指種植花草的地方。
  • 清鞦:清爽的鞦天。
  • :酒盃。
  • 北海:可能指北方的海,也可能是地名。
  • 心先醉:心已陶醉。
  • 燭盡:蠟燭燃盡。
  • 西窗:西邊的窗戶,常用來指代夜晚的談話。
  • 話不休:談話不停。
  • (xián):同“閑”,空閑。
  • 新雨:新下的雨。
  • 歸舟:返廻的船。

繙譯

在霜後的晴天,我泛舟於水中的沙洲,與輕盈的鷗鳥親近。有幸與朋友們相聚在這歷史悠久的地方。高大的樹木和舊時的家園依舊,耐寒的花朵和老園子正逢清爽的鞦天。我們擧盃暢飲,心已陶醉,直到蠟燭燃盡,我們的談話仍未停歇。笑我自己一身忙碌未得空閑,卻又隨著新下的雨水乘船歸去。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詩人與朋友們在鞦日晴朗的日子裡相聚的情景。詩中,“霜晴泛渚狎輕鷗”一句,既展現了鞦日的甯靜與美麗,又表達了詩人對自然的熱愛。後文通過對“喬木故家”和“寒花老圃”的描繪,進一步以景抒情,展現了詩人對往昔的懷唸和對鞦日清新的感受。結尾的“笑我一身閒未得,又隨新雨上歸舟”則流露出詩人對忙碌生活的自嘲,以及對歸途的淡淡哀愁,整首詩情感真摯,意境深遠。

仇遠

仇遠,字仁近,一字仁父,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因居餘杭溪上之仇山,自號山村、山村民,人稱山村先生。元代文學家、書法家。元大德年間(公元1297年~公元1307年)五十八歲的他任溧陽儒學教授,不久罷歸,遂在憂鬱中游山河以終。 仇遠生性雅澹,喜歡遊歷名山大川,每每寄情於詩句之中。宋末即以詩名與當時文學家白珽並稱於兩浙,人稱“仇白”。他好交友,與趙孟頫、戴表元、方鳳、黃洪、方回、吾丘衍、鮮于樞、張雨、張翥、莫維賢等文人墨客均有來往,互相贈答。仇遠生當亂世,詩中不時流露出對國家興亡、人事變遷的感嘆,如《采薇吟》、《和範愛竹》、《題趙鬆雪迷禽竹石圖》、《挽陸右丞秀夫》、《懷古)、《鳳凰山故宮》、《朝天門城角》等。仇遠在南宋已有詩名,而詞風大致與北宋詞人周邦彥和南宋詞人姜夔相近。 仇遠著有《金淵集》六卷,皆官溧陽時所作,清人從《永樂大典》中輯出。另有《興觀集》、《山村遺集》,是清項夢昶所編,殘缺不全。據詩人方回在仇遠四十一歲時說:“予友武林仇仁近,早工爲詩,晚乃漸以不求工,有稿二千篇有餘。”看來仇遠作品至今散失甚多。詞集《無絃琴譜》,多是寫景詠物之作。《稗史》一卷,是筆記小說,文字簡潔,其中有些故事,筆調流暢,趣味橫生。明代陶宗儀在《書史會要》中對仇遠的書法也有專門的論述。說仇遠的楷書學歐陽詢,行、草也善。傳世的作品有《七言詩卷》。 ► 78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