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兵守城行

驅僧爲兵守城郭,不知此謀誰所作。 但言官以爲盜防,盜在深山嘯叢薄。 朝朝上城候點兵,羣操長幹立槍槊。 相看摩頭一驚笑,竹作兜鍪殊不惡。 平生獨抱我家法,不殺爲律以自縛。 那知今日墮卒伍,使守使攻受官約。 謂僧非僧兵非兵,未聞官以兵爲謔。 一臨倉卒將如何,盜不來時猶綽綽。 敵人日夜徂我城,示以假兵無乃弱。 我官自有兵與民,願放諸僧臥雲壑。
拼音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僧兵:指被徵召來守城的僧人。
  • 城郭:城牆和外圍的城牆,泛指城市。
  • 叢薄:叢生的草木。
  • 長幹:古代兵器,一種長柄的戈。
  • 槍槊:長矛。
  • 摩頭:摸頭,這裏指僧人摸自己的光頭。
  • 兜鍪:古代戰士戴的頭盔。
  • :戒律,指佛教的戒律。
  • 卒伍:古代軍隊的基層單位,這裏指士兵。
  • :開玩笑。
  • 綽綽:寬裕的樣子。
  • :往,到。
  • 假兵:指僧兵,因爲僧人本不應參與軍事。
  • 雲壑:雲霧繚繞的山谷,指僧人應迴歸的清淨之地。

翻譯

驅使僧人來守衛城牆,不知道這個計策是誰想出來的。 只聽說官方認爲這樣可以防盜,盜賊卻在深山中呼嘯於叢林之間。 僧人們每天早上上城等待點兵,一羣人手持長乾站立,槍矛林立。 他們互相摸頭,驚訝地笑了起來,竹子做的頭盔看起來也不差。 平生只遵守我佛教的戒律,不殺生以自我約束。 哪知道今天卻成了士兵,被命令守城和進攻,受到官方的約束。 說僧人不是僧人,士兵不是士兵,從未聽說過官方把這當作玩笑。 一旦臨到緊急情況,將如何是好,盜賊不來時還顯得寬裕。 敵人日夜來到我們的城下,展示假兵,豈不是顯得我們太弱? 我們的官員自有士兵和民衆,希望放僧人們回到雲霧繚繞的山谷中去。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元代時期僧人被迫參與守城的荒誕場景,通過對比僧人的平和生活與被迫參與軍事的矛盾,表達了作者對這種不合理現象的諷刺和批評。詩中「驅僧爲兵」、「竹作兜鍪」等形象生動地展現了僧人的無奈和官方的荒謬,而「願放諸僧臥雲壑」則表達了作者希望僧人能迴歸清淨生活的願望。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反映了當時社會的某些荒誕現實。

廖大圭

大圭,字恆白,姓廖氏,泉州晉江人。得法於妙恩,博極羣書。嘗曰:不讀東魯論,不知西來意。爲文簡嚴古雅,詩尤有風致。自號「夢觀道人」,著《夢觀集》及《紫雲開士傳》,晉江有金釵山,其《募修石塔疏》雲:「山勢抱金釵,聳一柱擎天之雄觀;地靈侔玉幾,睹六龍回日之高標。」一時傳誦。同時有守仁,字一初,富陽人。亦號夢觀,有《夢觀集》六卷。洪武間,徵授右善世,詩見《列朝詩集》中,而曹能始《石倉詩選》合爲一人,誤也。 ► 25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