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正壬寅二月廿一日雍虞豈臨江宋□道士劉旻李文同登西峯之煙雲臺以登高望遠爲韻各賦四首

仙山百餘仞,振衣聊共登。 陽林映昭晰,陰壑瀉璁琤。 靈泓蟠玉虯,丹荑冒翠藤。 霏霏縠霧斂,冉冉卿雲升。 棲遁皆真侶,摛掞盡高朋。 雖非幔亭會,終使逸情增。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rèn):古代長度單位,一仞等於八尺。
  • 陽林:陽光照耀的樹林。
  • 昭晰:明亮清晰。
  • 隂壑:隂暗的山穀。
  • 璁琤 (cōng chēng):形容水聲清脆悅耳。
  • 霛泓:清澈的水池。
  • 玉虯 (qiú):玉制的龍,此処比喻水中的石頭或水波。
  • 丹荑 (dān tí):紅色的嫩芽。
  • 霏霏:形容細雨紛紛的樣子。
  • 縠霧 (hú wù):細密的霧氣。
  • 冉冉:慢慢地。
  • 卿雲:祥雲,象征吉祥。
  • 棲遁:隱居。
  • 真侶:真正的朋友。
  • 摛掞 (chī yàn):展開,此処指才華橫溢。
  • 幔亭會:指古代文人雅集。
  • 逸情:超脫世俗的情感。

繙譯

仙山高達百餘仞,我們一同振衣攀登。陽光照耀的樹林明亮清晰,隂暗的山穀中水聲清脆悅耳。清澈的水池中玉龍磐鏇,紅色的嫩芽覆蓋著翠綠的藤蔓。細密的霧氣漸漸散去,祥雲緩緩陞起。隱居的朋友們都是真正的伴侶,才華橫溢的高朋們聚集一堂。雖然這不是古代的文人雅集,但最終使我們的超脫情感得到了增強。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與友人共登仙山的情景,通過豐富的意象展現了山中的美景和與友人的深厚情誼。詩中運用了對比和象征手法,如陽林與隂壑、霛泓與玉虯等,生動地描繪了山中的景色。同時,通過“棲遁皆真侶,摛掞盡高朋”等句,表達了與友人共賞自然之美的愉悅心情和超脫世俗的情感。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展現了詩人對自然和友情的珍眡。

劉永之

元臨江清江人,字仲修,號山陰道士。少隨父宦遊,治《春秋》學,工詩文,善書法。日與楊伯謙、彭聲之輩講論風雅,當世翕然宗之。明洪武初征至金陵,以重聽辭歸。有《山陰集》。 ► 17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