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山先賢祠落成八首

· 熊鉌
填宿久旅奎,一朝開文治。 行歌閩水春,芹藻見新意。 林亭鬱環合,祠宮敞宏麗。 欲賡泮宮頌,且作鄉校議。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填宿:比喻積聚的才學。
  • :指奎星,古代文學中代表文章的星宿。
  • 文治:指以文化教育爲主的治理方式。
  • 行歌:邊走邊唱,形容悠閑自得。
  • 芹藻:比喻學問。
  • :茂盛。
  • 環郃:環繞。
  • 敞宏麗:寬敞而華麗。
  • :繼續。
  • 泮宮:古代學宮。
  • :贊美詩。
  • 鄕校:地方學校。
  • :議論,討論。

繙譯

積聚的才學久已如星宿般照耀,一旦開啓,便帶來了文化的繁榮。 在閩江邊悠閑地歌唱春天的到來,看到新生的芹藻,感受到學問的新意。 林中的亭台鬱鬱蔥蔥,環繞著,祠堂宮殿寬敞而華麗。 想要繼續創作贊美學宮的詩篇,同時也對地方學校的發展提出建議。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三山先賢祠的落成,以及由此帶來的文化繁榮景象。詩中,“填宿久旅奎,一朝開文治”表達了作者對文化教育的重眡和期待,而“行歌閩水春,芹藻見新意”則通過生動的自然景象,展現了學問的新氣象。後兩句則通過對祠堂和學宮的贊美,表達了對文化傳承和教育發展的深切關注。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充滿了對文化繁榮的喜悅和對未來的美好憧憬。

熊鉌

宋建寧建陽人,字去非。初名鑠,字位辛。號勿軒,一號退齋。度宗鹹淳十年進士。授汀州司戶參軍。入元不仕。幼志於濂、洛之學,從朱熹門人輔廣遊,後歸武夷山,築鰲峯書堂,子弟甚衆。有《三禮考異》、《春秋論考》、《勿軒集》等。 ► 11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