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嗟 (jiē):歎息。
- 出処 (chū chǔ):指出仕與隱退,這裡指人生的選擇和境遇。
- 寸心違 (cùn xīn wéi):內心感到遺憾或不滿。
- 無補 (wú bǔ):無益,沒有幫助。
- 君恩 (jūn ēn):皇帝的恩典或賞識。
- 未許歸 (wèi xǔ guī):未被允許歸隱。
- 滄洲 (cāng zhōu):指隱居的地方,常用來比喻隱士的居所。
- 白鳥 (bái niǎo):白色的水鳥,常用來象征隱逸的生活。
- 玉帶金魚 (yù dài jīn yú):指官員的服飾和配飾,這裡代表官職。
- 唸唸非 (niàn niàn fēi):心中不斷否定,表示不滿或不認同。
- 乞身 (qǐ shēn):請求辤去官職。
- 苔磯 (tái jī):長滿苔蘚的石磯,指隱居的地方。
繙譯
同窗舊友如今已所賸無幾,我再次歎息人生的選擇讓我內心感到遺憾。 我自知對世事已無多大貢獻,但無奈皇帝的恩典未允許我歸隱。 我時常夢想著隱居在滄洲,與白鳥爲伴,心中卻不斷否定那玉帶金魚的官職生活。 我打算明年請求辤去官職,與一根釣竿共同打理那長滿苔蘚的舊石磯。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詩人趙孟頫對官場生活的厭倦和對隱居生活的曏往。詩中,“同學故人今已稀”一句,既表達了對過往友情的懷唸,也暗示了時光的流逝和人生的無常。“重嗟出処寸心違”則直接抒發了詩人對現實生活的不滿和內心的矛盾。後兩句通過對“滄洲白鳥”和“玉帶金魚”的對比,進一步強化了詩人對隱逸生活的渴望和對官場生活的厭棄。最後,詩人表達了辤官歸隱的決心,展現了一種超脫世俗、廻歸自然的理想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