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後同張剛父清風樓聯句

碧樹未黃風露秋,晚雲蕭瑟亂山愁。 千家疏雨催砧杵,兩岸殘陽入釣舟。 畫角吹殘人罷市,清尊飲散客登樓。 古今回首俱陳跡,唯有溪聲日夜流。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蕭瑟:形容風吹樹木的聲音。
  • 砧杵:古代搗衣的工具,砧是搗衣石,杵是搗衣的棒。
  • 畫角:古代軍中的一種樂器,形似牛角,用於軍中報時或發號施令。
  • 清尊:清潔的酒杯,這裏指飲酒。

翻譯

碧綠的樹葉還未變黃,風露中已是秋天,晚風蕭瑟,山巒間瀰漫着憂愁。 稀疏的雨點敲打着千家萬戶,催促着婦女們搗衣,兩岸的殘陽映照着垂釣的小舟。 畫角聲吹過,人們停止了市集的活動,清酒飲盡,客人們紛紛登上樓閣。 回首古今,一切都已成爲過去,只有溪水的聲音日夜不停地流淌。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秋日傍晚的景象,通過「碧樹未黃」、「晚雲蕭瑟」等自然元素,傳達出秋天的淒涼與憂愁。詩中「千家疏雨催砧杵」和「兩岸殘陽入釣舟」進一步以細膩的筆觸勾勒出秋日的日常生活和寧靜的江景。結尾「古今回首俱陳跡,唯有溪聲日夜流」則深刻表達了時間的無情和歷史的變遷,溪聲的永恆流淌象徵着自然界的恆常不變,與人事的短暫形成鮮明對比,引發讀者對生命和歷史的深思。

趙孟頫

趙孟頫

元湖州人,字子昂,號鬆雪道人。宋宗室。幼聰敏,爲文操筆立就。以父蔭爲真州司戶參軍,宋亡,家居。世祖徵入朝,授兵部郎中,遷集賢直學士。帝欲使與聞中書政事,固辭。每見,必語及治道,多所裨益。累拜翰林學士承旨。卒諡文敏。詩文清邃奇逸,書法兼工篆、隸、行草,自成一家。繪畫亦善山水、竹石、人物、鞍馬、花鳥。有《鬆雪齋文集》。 ► 57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