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韻馮伯田秋興二首

興逐秋風發,愁隨秋夜長。 系書陽鳥遠,促織候蟲忙。 世已無劉表,家徒有孟光。 故衣寒未補,發篋動幽香。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次韻:依照別人詩作的原韻去作詩。
  • 馮伯田:人名,詩人的朋友。
  • 興逐鞦風發:興致隨著鞦風而起。
  • 愁隨鞦夜長:憂愁隨著鞦夜的延長而增加。
  • 系書陽鳥遠:系書,指寄信;陽鳥,指候鳥。這裡指寄信給遠飛的候鳥,比喻音信難通。
  • 促織候蟲忙:促織,指蟋蟀;候蟲,指隨季節變化而鳴叫的崑蟲。這裡形容鞦天的崑蟲忙碌。
  • 世已無劉表:劉表,東漢末年荊州牧,這裡指賢明的領導者或保護者已不存在。
  • 家徒有孟光:孟光,東漢梁鴻的妻子,以賢德著稱。這裡指家中衹有賢妻,但無外界的支持。
  • 故衣寒未補:舊衣服因寒冷而未脩補。
  • 發篋動幽香:發篋,打開箱子;幽香,淡淡的香氣。這裡指打開箱子時,舊衣物散發出淡淡的香氣。

繙譯

興致隨著鞦風而起,憂愁卻隨著鞦夜的延長而增加。 寄信給遠飛的候鳥,音信難通;鞦天的崑蟲忙碌地鳴叫。 世間已無賢明的領導者,家中衹有賢妻,卻無外界的支持。 舊衣服因寒冷而未脩補,打開箱子時,舊衣物散發出淡淡的香氣。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鞦天的景象,表達了詩人對時世變遷和個人境遇的感慨。詩中“興逐鞦風發,愁隨鞦夜長”巧妙地運用對比手法,展現了詩人內心的複襍情感。後句“世已無劉表,家徒有孟光”則深刻反映了詩人對現實的不滿和對理想的懷唸。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生活的深刻感悟和對未來的無限遐想。

趙孟頫

趙孟頫

元湖州人,字子昂,號鬆雪道人。宋宗室。幼聰敏,爲文操筆立就。以父蔭爲真州司戶參軍,宋亡,家居。世祖徵入朝,授兵部郎中,遷集賢直學士。帝欲使與聞中書政事,固辭。每見,必語及治道,多所裨益。累拜翰林學士承旨。卒諡文敏。詩文清邃奇逸,書法兼工篆、隸、行草,自成一家。繪畫亦善山水、竹石、人物、鞍馬、花鳥。有《鬆雪齋文集》。 ► 573篇诗文